• 35阅读
  • 0回复

新工具的普及和提高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9-02-21
第3版()
专栏:

新工具的普及和提高
程浦
黑龙江省五常县使用了一千二百部绞关动力机(根据绳索牵引机原理制成的动力机械),在两个月里就节省了二十多万个劳动日。这个成就,再一次证明了工具改革是解决劳动力不足问题的最重要的途径。
任何新事物初露面的时候,总要碰到许多困难;但是,不管它是多么幼小,它总是要战胜一切困难生长起来。绳索牵引机最初出现的时候,在有些地方,因为没有掌握住它的性能,在制造上有缺点,在使用上不熟悉,有些人试验了一下就认为“不好使”,把它放在一边了。可是,如果用正确的态度对待它,就可充分发挥它的作用,不但帮助人们完成深耕的任务,还可以参加别的田间作业。五常县利用这种机械做的工作,已经有三十项。这个事实对于那些至今仍然怀疑绳索牵引机的价值的人们,是一个有力的回答。
从五常县推广绞关动力机的过程中,可以看出一种新工具的普及和提高的辩证关系。毫无疑问,在现阶段普及是主要的;但是,在普及之中也就有了提高。五常县制造和使用的绞关动力机都是构造简单、由人力或畜力带动的容易制造,成本低廉,但实际效能却很大,使用这种绞关动力机比单纯的手工劳动效率要高好多倍。这就是普及这种半机械化的工具的意义所在。有些人只想着要“提高”,他们看不起这种由人力或畜力带动的简易的绳索牵引机,似乎只有使用电动机或内燃机带动的现代化机器才过瘾。有些人看到一种新工具虽然能提高劳动效率,但还有些缺点,就不愿推广,而要等到它十全十美了才推广。这是不懂得普及和提高的关系。这种思想不但妨碍半机械化的新工具的普及,同时也不利于新工具的提高。
在农业机械化的道路上,今天是普及为主;但是,在普及中也就包含有提高的因素。一种新出现的工具,在普及的过程中,也就是说在广泛实践的过程中,总会有或大或小或多或少的改进。因为任何一种先进工具的推广和普及,首先会引起人们对于跟它有关的技术知识的注意,启发群众的智慧。反过来,随着群众的技术水平的提高,他们也就会不断设想来改善这种新工具,使它效能更大、用途更广。这样,新工具在群众中,就不是依样画葫芦,而是越来越精巧,越来越适用。例如五常县双兴人民公社给绞关动力机加上自造的滚珠轴承,使原先只能做一种工作的动力机,现在带动铡草、碾米、鼓风、编草绳四种工具同时工作。虽然这种绞关动力机仍然没有越出由人力或畜力发动的范围,但从它的综合利用的效能来说,已经是提高了。
任何一种新工具,总是要经过由粗而精、逐渐改善、逐步提高的过程。如果在推广的过程中,领导方面能够有意识地启发和吸取群众的智慧,积极引导和支持群众改善工具,那么,这种提高就会更快些、更大些、更多些。五常县的情形就是这样。在推广绞关动力机当中,发动群众献计献策,就能把效能不高的机械较快地变成效能较高的机械,把只有一两种用途的机械较快地变成有多种用途的机械。如果不力求普及,也就难以较快地提高。
当然,目前所说的提高,大多数的情况还只是指在半机械化水平上的提高,一时还不可能提高到完全的机械化、电气化。但是,这种普及过程中的提高,跟将来的完全机械化、电气化的那种提高,并不是毫无联系的。完全的机械化、电气化,主要是动力部分有根本的改变;传动装置、变速装置和作业机械,在目前推广绞关动力机的过程中就可以不断改进、提高,可以为广大群众所熟悉、掌握。今天的普及工作和在普及的基础上所做的提高工作越多,将来机械化、电气化的实现就越顺利。也就是说,今日的小提高是为明日的大提高准备基础。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