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2阅读
  • 0回复

钱如桂互助组 坚持四年人人得利 等价问题应很好解决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48-10-09
第1版()
专栏:

  钱如桂互助组
坚持四年人人得利
等价问题应很好解决
【冀鲁豫电】钱如桂互助组坚持四年,逐渐提高,人人发家致富。钱如桂是观城一区后山谷的劳动英雄,他的互助组因作到了增产人人有利,一直坚持了四年多,并一直是由小到大的向上发展着。一九四四年秋反黑地后,在上级号召下,钱如桂和郝立业等七家各对了麦子三斗,买了粉磨及用具等,在一块磨粉。具体分工生产,闹的很好,赚了些钱省了粮食。到一九四五年春合伙种地,收麦时由于互助,比别的户收的快,趁空铲了三十四车麦茬。在他们的影响下,全村有十一个组成立了。同时由于他们互助好,锄地及时,锄的遍数多,粪上的多,就增加了收入。单就钱如桂一人计算,那年比往年增收秋粮三石一斗五升,棉花十八斤,红薯三千三百斤。因此当年钱如桂就买地三亩,他组的孙后义也买了七亩地。秋后他组又继续进行副业生产,除磨粉外,又在卖糖、油等副业生产中,每天每家每人可省二斤粮食。这年麦后上级检查工作,提出计工意见,组内讨论接受,但没坚持下去。四六年水淹后,村上别的组解散了,钱如桂组还是互助的很好。有些人就来参加他这组,这组就扩大到廿一户。为了做活方便,又分为四个小组,分头生产。至今春又有六户参加他这组,随着又分了一个小组。为什么钱如桂组能互助这样长时期呢?原因有以下几点:(一)做到了“互助两利”与“增产”。他组成立的开始,是从副业互助搞起的,感觉有好处,又进行农业互助。各户都得到实际好处,所以他们愿意互助下去。(二)自愿结合,保持比较等价的情形。在生产中退出或加入是自由的。等价方面这组计工没坚持下来,一方面是计工方法上有毛病,领导上没注意及时提高;另一方面各户劳力差不多少,他们一年计工的结果盈亏不大。如孙德才、孙德奎的牛小一点,但人力强;钱如桂当小区干部,有时误点活,但大些家具全套都有。他们各人心里都有数,沾光者在做活时就主动的管别人几顿饭。(这样很难经常持久,等价计工折工问题不解决,互助组就很难提高、巩固,甚至有垮台的可能。——编者)(三)做得好的,在组内有表扬;做得不好或有什么错误,组长能及时经过个别谈话,劝其改正。(四)计划好不浪费工,发扬民主。生产时他们每天晚饭时在一块坐坐,商量明天干啥活?怎样分班,多大活,去几个人?先弄谁的?大家商量好就去干,一点也不浪费工夫。(五)出差后照顾得好。谁出差后,组内对他的活做得象自己的活一样,因此大家都很满意。为了使钱如桂组在此基础上提高一步,已由工作组同志帮助,对过去计工为什么失败做了检讨,有这样几点:一、记工是用帐本记,大家不识字,每天计工得找先生,都嫌麻烦。二、折工太固定,不是按市价与活来定,整劳力一天都按三斤粮食不合适。三、劳力不分好坏,不论做活粗细,都按一天二十分工不合理。四、算帐一年一结,没按季分段。五、欠工长工不是通过组统一解决,而由组员与组员解决,不好意思。经过检讨后,大家都觉得需要明确计工,随即商量了实行工票制的办法,现已开始执行。
                         
编者按:从这个互助组的情况和历史来看,它是为群众所喜爱是比较适合群众需要的,但是比较原始和低级的。领导者的任务即在于帮助群众总结经验,研究巩固提高办法,解决计工折工问题,求得认真实行等价。并根据群众觉悟进行组织起来的教育,这样即可逐步提高发展。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