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6阅读
  • 0回复

灯不拨不明 理不辩不清 城门公社讨论增产规划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9-03-03
第3版()
专栏:

灯不拨不明 理不辩不清
城门公社讨论增产规划
本报福州2日电 福建闽侯县城门人民公社在2月上旬开展了一次以密植为中心的全民大辩论,这次辩论大大提高了社员的增产信心,他们自觉地订出了全年水稻保证亩产三千斤、力争四千斤的先进指标。水稻亩产三千斤的指标实现后,全公社今年粮食总产量可达到四千五百万斤,比1958年翻一番多。
密植还是稀植?
春节那天,中共福建省委第一书记叶飞等负责同志到城门公社潘墩大队,登门访问了农民过春节的情况,同时他还向社员们了解春耕准备工作情况。社员们说,今年翻土深,动手早,肥料比往年积得多。他们对今年农业大跃进表示信心很足。当叶飞同志询问今年早插稻秧密度时,在场的老农潘为增首先说,今年应该插八寸见方(稀植)。富裕中农潘代贵、潘玉贵立即支持他的意见。在场的社干部黄宝洛则主张5 ×2寸,军属潘作通赞同他的意见。在场的青年和妇女又还有另一些密植主张。叶飞同志看到这种情况,即向城门公社党委会建议,利用休假时间,在全公社开展一场密植大辩论,通过辩论,制定增产指标和措施。紧跟着一场大辩论就在全社十六个大队中有领导地展开了。这场历时五天的大辩论,贫农、下中农、富裕中农都参加了,真正形成全公社舆论的中心。鸣放初期,主张早稻插八寸见方稀植的是少数,主张插6×3寸、6×4寸密植的也是少数,主张插六寸见方的则是多数,部分富裕中农怕密植多花工,光说低产稀植的好处,不说密植高产的好处;有些老农民被经验主义束缚着,也主张稀植。
摆事实,讲道理
在潘墩生产队辩论会上,贫农潘思流不同意潘代贵等人提出的八寸见方作法。他说:“好马不吃回头草,去年我们改变了八寸见方插法,插秧距离缩小到6×5寸、6×4寸,取得了粮食大丰收。今年粮食要比去年更大跃进,插秧距离不能倒退回去。”潘仲西举出潘代贵亲眼见过的事实说:“队里去年有一亩一分早稻,插秧距离是6×4寸,亩产达到一千零五十斤,而队里八寸见方田地平均亩产只有四百多斤。”贫农潘公增、下中农潘梅惠也补充说,一般稻根向周围伸展不了三寸,八寸见方太浪费土地、浪费肥料了。经过几次摆事实,算细账,潘代贵也不坚持八寸见方了。老农民潘为增在会上听到这些鲜明事实后,对插八寸见方也动摇了,回到家里和他儿子一商量,他儿子也鼓励他学习先进,于是他鼓起了勇气。在第三次辩论会上说:“八寸见方是老皇历,用不着了。”
在螺州、上洋、杜园等其他十五个大队的辩论会上,都通过摆事实说道理,证明主张稀植的人们的认识是错误的。全公社经过这场密植大辩论后,绝大部分社员都同意实行6×3寸、6×4寸密植,原先主张稀植的社员也纷纷改变了主张。
组织对比试验
但是城门大队以富裕中农林友天为首的林知佑、林传富、林知铭等四人,依然坚持八寸见方,强调这是三代老规矩。主张6×4寸密植的林知祥等多人斗志昂扬,决心和他们竞赛。大队支部研究后,决定划出一丘田,分成两边:一边是八寸见方,一边是6×4寸密植,相互竞赛。各队在讨论密植规格中,还决定每队都划出三、五亩或八、九亩搞5×2寸、4×4寸、4×2寸等多种多样的密植试验,以创造经验,指导今后生产工作。
调动了群众积极性
在密植规格确定后,大家又讨论了其他各项增产措施。全社现有肥料比去年同期翻三番,平均每亩有肥料一千五百担。今年水利修得好,在去年水利系统化的基础上,普遍挖了排水沟,并兴修了十七条小型水利,大大便利了灌溉排水。今年田地犁得早,全社一万四千多亩稻田在“冬至”前已犁完,丘丘达八、九寸深,比去年加深一半。积肥备耕动手早,种子足,有把握适当提早季节下种。经过分析有利条件后,社员们对密植的信心更加强了。经过算细账、比措施、鼓干劲,各队所订的指标,普遍超过亩产三千斤的要求。
通过这场辩论,干部们也进一步掌握了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树立了遇事和群众商量的作风,特别是增产指标和措施交给群众讨论,让群众自己制订,大大地调动了群众的积极性,在几天中他们共献计七千多条。社员们主动地提出了当前肥料准备尚不适应增产要求的情况,因此,在密植辩论的同时,就掀起了轰轰烈烈的积肥造肥新高潮。在四天中,全社共积造肥料一百多万担。各个生产大队都提早播下第一批种子,准备提早插秧,力争夏季大丰收。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