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阅读
  • 0回复

怎样防止小麦倒伏?河津县小麦防倒伏经验介绍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9-03-03
第3版()
专栏:

怎样防止小麦倒伏?
河津县小麦防倒伏经验介绍
王志英
小麦倒伏和不倒伏,对产量关系很大。根据历年经验:倒伏的一般减产均在10%—20%;如果在扬花期卧倒,减产将在30%以上。
1958年,山西省河津县出现的五个高额丰产单位,每亩产量都在二千斤以上,它们有一个共同特点是不倒伏,或倒的迟、倒的少。从他们的加工管理措施和小麦生长情况看,主要是施肥浇水合理,植株分布均匀,通风良好,阳光充足,氮、磷、钾等主要元素的肥料供应得当,不但生长迅速,而且茎秆发育粗壮、匀称。
综合他们的经验,有下面几点:
多下种,播幅宽
1958年河津县五个高额丰产的行距都是二点五到四寸,每亩播种量都在三十斤以上,每亩株数少的也在六十万株以上,多的还到七十二万多株,一般生长良好,没有倒伏或倒伏很少。
这是什么原因呢?主要原因是他们的播幅宽。五个丰产单位最窄的播幅也在二点五寸以上,宽的还有达四寸的。因为播幅加宽后,植株分布均匀,每株都有一定的营养面积,不但减少了水分蒸发,相应地也提高了肥料的利用率,既利于根系发育,同时上部通风良好,阳光充足,光合作用加强,所以小麦生长健壮,发育匀称,不仅避免了倒伏,而且成熟一致。
推迟拔节水
增多孕穗水
小麦倒伏和基部一、二节间的强度关系很大。因此,在一、二节的生长期加强管理,意义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浇水作用更为显著。
柴家乡柴家农业社1958年亩产二千二百多斤的麦子就是这样管理的:在麦子开始拔节时,虽然天气干旱,需水迫切;但他们比一般地迟五天浇水,在孕穗期却连浇了两次。丰产地的麦子不但没倒,而且籽粒饱满。其他地块由于浇的早,倒伏了50%。其原因是麦子在拔节起身时,适当控制水分,使细胞壁加厚,这虽然暂时抑制了一下生长,但植株组织紧密。尤其是正当起身时机,这样做,可以使基部一、二节短而壮实,给防止倒伏打下了良好基础。
为使籽粒饱满,穗大粒多,产量提高,在孕穗期浇水不但次数要多,而且量要大。这期间麦子需水最为迫切,加上拔节水推迟了,所以这时水分应充足,使小麦发育健壮,生长迅速。
早施钾肥
五个双千斤以上的高额丰产单位在施追肥方面,一般用的是混合肥料,单一肥料少。冬季和早春追肥都是人粪尿和腐熟的厩肥,拔节后根据禾苗生长情况追施了混合肥及单一性质的肥料。从小麦本身生育的要求看,这是极其合理的。因为小麦植株构成的主要元素是氮、磷、钾、钙、镁、铁,硫也是不可缺少的。小麦在各个生育阶段的要求是不同的,如果光施硫酸铵和硝酸铵,则氮素过多,形成生长迅速,组织松散,使细胞膜的组织层减少,不但容易倒伏,而且易受病虫侵袭。相反的只施磷钾肥料,氮素又不能很好被利用。城关乡福利农业社副主任刘志民培育的亩产二千二百多斤试验田就是同时施用氮磷肥料的。他在拔节期每亩追硫酸铵二十斤,过磷酸钙十斤,麦苗长的油绿,又很茁壮,没有徒长现象。
从1958年高额丰产小麦的生长情况看,钾肥必须早施。虽然小麦由生长的第一天开始直到开花为止,都从土壤中吸收到钾肥,但从实践中看,早施还是好一些。如城关乡福利社主任和副主任同样培育的试验田,在施草木灰时(每亩施量均是五百斤),副主任是在“清明”节麦苗刚要起身时施入的,而社主任却在“谷雨”节才施入,结果副主任的试验田在成熟时有部分呈半倒伏,可是社主任的试验田在扬花后期就全部倒伏。
早春耙耱镇压
早春耙地镇压,一方面使土壤紧密,麦根严实,避免冻害。更重要的是,通过镇压可以适当抑制一下生长,使分蘖节接近土壤,引起水分流入,加速形成新的二次根,使大蘖生长缓慢,小蘖迅速赶上,这样麦苗不但壮实而且生长整齐,对防止倒伏作用很大。
群众历年经验也是这样。河津干涧乡勤俭社的小麦,每年返青后拔节前,总要耙一次,耱一次,紧接着碾压一次。群众反映说:这样虽然可以损伤一部分麦苗,可是长起来的麦秆子粗壮,而且坚硬,同时生长齐整、匀称。
看天浇水,深耕
多施基肥
风天不浇水,尤其在生长后期
(孕穗到扬花期)更应注意。据城关福利社试验,这一点对防止倒伏也有很大关系。该社一块丰产试验田正当扬花开始,刚浇水后,即来了一场大风,结果这块地比其他地块倒伏严重。浇水过后,地下湿软,由于麦子后期已经身重,遇上风的强大压力,加上根部湿软,势必造成倒伏。
1958年河津亩产二千斤以上的高额丰产单位的土地,一般都是耕的深,基肥施的足。耕深均在一尺以上,基肥的用量最少也在一万三千斤以上,多的还达到二万斤,都是采用分层分期施肥。小麦是深根作物,土壤疏松加上底肥充足,肥料性质又很完全,所以根系就会很好发育,也避免了由于氮肥过多,枝叶繁茂,上、下部不够平衡的现象。这一环也是防止倒伏的重要措施。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