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0阅读
  • 0回复

“十大姐”的故事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9-03-05
第6版()
专栏:

“十大姐”的故事
本报记者 朱泽民
一进天津动力机厂的大门,迎面就是“迎接三八献礼台”。第一机工车间“十大姐”的挑战书贴在正当中,显得特别引人。挑战书上写着:“我们正以沸腾的心情投入更大跃进的1959年,我们决心投入巧干大战,要以十二分干劲、二十四分钻劲来完成跃进计划,以具体行动向我们自己的节日——三八节献礼。”
第一机工车间有二百多名女工,全厂闻名的“十大姐”——由车间里十名女工组成的突击队,更是女工里拔尖的。从打2月13日车间搞高产周开始,她们就摩拳擦掌,要在迎接自己的节日里,大显身手,擂起更大跃进的战鼓。挑战书贴出以后,每个人都动脑子想办法,巧干和苦干结合起来,这几天,高产纪录就一个接一个地从“十大姐”里传了出来。车工张美蓉车机床的“加条”,在2月13日到19日的第一个高产周里,最高纪录是八小时完成二十二小时的工作量。可是她不满足这个成绩,一站在机床边,就垂下两条长长的大辫子,眼睛钉着机床打主意。她试着加快机床的转数和送刀量,一次、两次、三次,把转数从每分钟九十五转加快到二百二十转,结果在24日开始的第二个高产周里,八小时又完成了三十七小时的工作量。铣工王淑铭也是“十大姐”里的一员干将,这个表面上看来又瘦又小的女工,深思苦想地要让巨大的铣床听自己的摆布,在迎接三八节的高产周里显显威风。原来铣柴油机活塞是用钳子卡在机床上铣,每铣一个活塞都要卡一次,校正一次,铣完后再拿下来卡第二个,这样工作又费时间又麻烦。她就想:
“车工能搞多刀多刃,难道铣工就不能来个多卡多铣?”她终于琢磨出用压板代替钳子,一下子就能压住五个活塞,这样一次就可以连着铣五个,产量马上就提高了。过去她一天只能铣一百五、六十个,可是在第二个高产周里创造了一天铣三百个活塞的新纪录。
党支部书记李占铭翻着高产周的产量统计表,用红笔把“十大姐”的名字都划出来,大部分人都创造了高产新纪录。他满意地说:“十大姐,真是好样的!”
“十大姐”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在去年8月底,第一机工车间连着三个月虽然超额完成了国家计划,可是跃进计划却没有完成。工人们很着急,车间党支部召开了座谈会,发动工人献计献策,坚决争夺上游红旗。开完了女工座谈会,车间里的十个女工就凑在一起商量:“我们十个人组织起来,集体作战!”“对,向男工挑战,和他们赛赛!”十个女工七嘴八舌地出主意。第二天,她们就在车间门口贴出了决心书,向全厂的工人提出挑战:“立大志,登高峰,人人赛过穆桂英;争上游,做尖兵,坚决超过男职工。”大字报后面署着:“十大姐”。这张大字报一贴出,立刻在男工中轰动了。“口气真大呀!”有人吃惊地说。也有的人摇摇头,怀疑地说:“未必吧!这谈何容易?”但是,更多的男工响应了她们的倡议,青年男工组成的“十大哥”突击队、老师傅组成的“十老将”突击队……,都向她们应战。一场为超额完成跃进计划的竞赛,就在“十大姐”的倡议下,如火如荼地展开了。果然,9月份超额完成了跃进计划。10月份,车间开始订1959年的计划——要比1958年再翻一番。这一来,就需要增添一百多台机床,而且要自己做。在“大搞机床,武装自己”的比武大会上,十个女工心里激动得热辣辣的,就推派了代表张美蓉在比武大会上宣布:她们要自己制造一台“十大姐号”机床。“十大姐”的战表一提出,“十大哥”、“十老将”也不甘落后,立即应战。“十大哥”并且提出要自制十台六尺简易机床。十台,这个数字真不小,把“十大姐”抛得远远的,这算是“将”军了。“我们能不能再增加?”十大姐又聚在一起商量,她们有点着急了。“干,想尽一切办法也要干!”人们一致决定再找车间主任去要任务。车间主任韩恩荣是个老工人,他是看着这些女孩子长大的,知道她们的脾气,也了解她们的技术不太高,再增加任务有困难,但是看到“十大姐”的干劲,又不能“泼冷水”。她们左催右磨,就从韩恩荣那里又揽来了再制造十台四尺简易机床的任务。
说真的,“十大姐”揽来了十一台的任务,虽然有十台是四尺的机床,可是完成起来也并不是容易的事情。这十个人里只有常秀文、张美蓉和王淑铭三个人是技工,贺爱群是供销科下放干部,其余六个人都是徒工,她们还没出师呢!可是这并没有什么,不会就学,学了就用,她们每人都找了一个师傅。党支部书记李占铭原来就是个出色的车工,也当过王淑铭的师傅,这回李占铭成了大伙的师傅。他一有工夫就去
“十大姐”的机床旁看看,耐心地解决她们提出的一堆堆的问题。“十大姐”的困难,也在“十大哥”和“十老将”的心里装着,于是,热情的支援从四面八方都来了。“十老将”的郑恩沐,也总要跑过来看看,关心地说:“有困难自管说,我们马上来支援。”车工老师傅刘洪友也自告奋勇担任“十大姐”的技术指导。“十大哥”也和“十大姐”通力合作,“十大哥”大部分都是四级工,技术好,就掰着手教给“十大姐”做比较复杂的精密活。“十大姐”就这样白天学,晚上学,终于迅速掌握了技术,一件件晶光发亮的机床零件从她们手里制造出来了。在一进车间门口的地方,我就看到刚刚油漆一新的一台小巧玲珑的双头镗床,在还散发着油漆味的天蓝色机床床身上,用红笔写着鲜艳的几个字:“十大姐号”。
在巧干苦干的大战中,“十大姐”成长起来了。原来的六个徒工现在也出师了,并且又当了“师傅”,也带起徒弟来了。“十大姐”总共又带了十一个女徒工。
“十大姐”,在天津市已经是一个很有名气的女工先进集体了。不久前,她们又参加了在北京举行的全国妇女积极分子大会。(附图片)
“十大姐”用了二十几天的业余时间制成一台“十大姐号”双头镗床,这种机床能使生产效率提高一倍。这是“十大姐”中的四位成员正
在油刷这台新机床。新华社记者 崔占柱摄
天津市庆顺理发店有十七年工龄的理发员居士英是1958年天津市劳动模范。她是四个孩子的母亲,但从合营以来一直保持全勤。她在接待顾客时主动热情、和蔼,平时她很注意学习和培养徒弟,传授技术。
新华社记者 田 明摄
天津市公共汽车优秀乘务员姜士兰,一向工作很好,去年她收到乘客表扬信一千四百七十六封。钢厂工人写诗称赞她:乘务员服务真周到,十人乘车十人笑,对待乘客像亲人,一天劳累全忘掉。
新华社记者 田 明摄
天津市河东区十一经路姊妹商场售货员马玉兰(左)正在售货。她是天津市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1958年天津市劳动模范,并获得了五满意售货员的称号。马玉兰不怕工作劳累,经常利用休假期到居民中去访问,替孕妇和老年人买东西。每逢节日,哪里工作忙她就到哪里,平时对顾客服务周到,态度和蔼,深受群众爱戴。
新华社记者 田 明摄
天津市针织厂缝纫工共产党员王桂珍,正在缝绒衣。由于她工作一贯积极带头又关心同志,被评为1958年天津市劳动模范。
新华社记者 田 明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