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0阅读
  • 0回复

川西平原力争更高产 温江专区各县精心培植大面积高额丰产田 发动群众,增添措施,竞赛运动有声有色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9-03-09
第1版()
专栏:

川西平原力争更高产
温江专区各县精心培植大面积高额丰产田
发动群众,增添措施,竞赛运动有声有色
本报成都讯 跃进再跃进,高产更高产——川西平原上的温江专区各县掀起了热火朝天的大面积亩产万斤粮的竞赛。这一竞赛的目标是要在全专区八百六十万亩的耕地中,选出大约三百万亩条件较好的土地,力争在一两年内全年粮食亩产达到一万斤。
这场竞赛首先是由四川著名的粮食高产县郫县发起的。这个县去年粮食亩产达到三千一百六十斤。今年,他们豪迈地提出“更上一层楼,闯过万斤关”的口号,计划三十万亩粮食耕作地两季收成合计全部达到亩产一万斤,并以此向相邻的新繁县提出挑战。新繁也同时以粮食亩产万斤的同样指标,和工农业并举,农、林、牧、副、渔全面跃进,使社员平均收入达到一千元
(总收入,包括农林牧副渔)为条件,向郫县并全区各县提出挑战。这样,彭县、温江、广汉、新都等县相继应战并挑战,竞赛热潮随即席卷全区。不仅在各县之间,而且在一县内的各公社之间、生产队之间也都战表纷飞,形成了一幅热情交织、形式多样的全民社会主义大竞赛。这些竞赛都是以粮食亩产万斤为中心,有的拿出全部粮食耕地搞万斤,有的拿出一部分,根据本身条件比产量、比措施、比干劲,而指标一般是:小麦亩产三千斤或四千斤,水稻亩产六千斤或七千斤。
今年在大面积耕地上能不能达到亩产万斤?从1月份以来,在各县的四级干部会议上,在各公社的扩干会、群众会上,广大干部群众对这个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通过总结去年高产经验和分析当前形势,大大提高了干部和群众的认识,坚定了信心。大家认为:川西平原地少人多,平均每人只有一亩多地,只有粮食产量大大提高,才能更好地发展多种经济,建设工业。而在一部分较好的土地上实现亩产万斤,除了去年大跃进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大丰收提供了更雄厚的物质基础,以及人民公社化这些基本有利条件外,温江专区各地还有其本身有利条件。这就是全区小春作物抓得早,抓得好,高产十分有望;其次,全区气候温和,土地肥沃,水利条件优越,作物高产条件很好。这次全区参加万斤竞赛的三百万亩水田都是挑选川西平原上最好的土地。这些土地有充分的水利保证,能排能灌,涝旱都能保收,土质又十分肥沃,是“天府之国”中的“水旱从人,不知饥馑”的地区。在总结去年经验中,各地发现去年许多公社都有水稻亩产三、四千斤的高产,有些还达六、七千斤,个别达一万斤以上。这些高产在措施上也并不是很完善的,还有很多漏洞,因此今年只要鼓足干劲,精心培植,大面积亩产万斤是可能的。
为了实现这一指标,各地广泛发动群众,订出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措施。各地一般都从下列几个方面着手:(1)加强田间管理,把可能达不到亩产三四千斤的三类麦苗彻底消灭掉,同时防止一类苗倒伏,改进施肥方法,根据苗稻施磷钾肥或氮素肥。(2)进一步开展突击积肥造肥运动,要求在春耕前除准备足小麦所需追肥外,还要为水稻等大春耕地每亩准备好二十万斤肥料(堆肥和熏土肥),两千斤土化肥和二百斤优质土化肥;大办土化肥工厂;此外还要把全区二百多万亩绿肥管好,通过施肥灌水,使产量比去年翻一番左右。(3)提前做好大春作物播种准备,全面细致地贯彻“八字宪法”,要求全部春播耕地深耕一尺五到两尺,并结合深耕大搞熏土,以改良土壤增加肥力;重施底肥,分层施肥;全部实行密植,一般每亩用种量要在四十斤以上,保证每亩八十万穗以上,全部采用高产良种;此外,在水利方面加强排水设施,力求做到不仅用水有水,而且做到不用可排;大力发展土农药生产等。(4)集中力量种好“万斤亩”,适当减少一些土地贫瘠的山地,用以发展林、牧业。通过精耕细作使高产田都达到园田化。(5)为贯彻上述措施,各地提出大力改善劳动组织,合理安排劳力,把70%左右的劳力投入农业生产。(6)根据大面积高产和劳动量增加几倍的情况,各地大搞工具改革,许多地方要求今年基本上消灭人力播种、脱粒和栽插,和实现运输车子化,加工机械化。
(7)加强党的领导,实行政治挂帅,做好政治思想工作,不断克服右倾保守思想,同时改进领导方法,充分运用参观、评比、竞赛等方法大搞群众运动。
现在,温江专区各地小麦生长十分良好,一般每亩都在八十万穗以上,达到一百万穗大有希望。为了打响第一炮,进一步加强田间管理,各地查漏洞,添措施,力争小麦达到指标产量。根据当前麦苗需肥情况和为大春作物做好准备,各地都先后掀起了轰轰烈烈的积肥造肥运动。郫县在发起竞赛后就连续开展了“麦苗升级”和“突击积肥”运动,根据麦苗情况分别采取镇压、灌水、施肥和松土等措施,使小麦达到“三增”——增加穗数、增加粒数、增加粒重。广汉县应战后立即在全县开展了群众性的评比检查运动,对全县10%的三类苗实行“一日三到田”的管理办法,并迅速追施了大量的水粪和干粪。(附图片)
四川郫县红光公社第七生产队的社员们抓紧小麦拔节期间巧施追肥。
新华社记者 陈捷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