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8阅读
  • 0回复

一类苗乘风破浪,二类苗一步不让,三类苗迎头赶上!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9-03-09
第3版()
专栏:

一类苗乘风破浪,
二类苗一步不让,
三类苗迎头赶上!
江苏新华日报3月4日为力争夏熟作物大面积高产,以“一类苗乘风破浪,二类苗一步不让,三类苗迎头赶上!”为题发表社论。社论摘要如下:
江苏省农业社会主义建设先进单位代表会议,为了力争夏熟作物大面积高产,提出了一个有力的战斗口号:“一类苗乘风破浪,二类苗一步不让,三类苗迎头赶上!”这是一个不断革命的口号,不断促进的口号。
社论说,根据最近半月各地检查的结果,大部分麦田基本上达到苗多、苗匀、苗粗、苗壮的要求。但是,也有小部分麦子种得过密,小部分麦子种得过迟,而长得又不大好。怎样划分一、二、三类苗呢?苗多,固然是区别一、二、三类苗的一个标志,但不是唯一的标志。有些麦田苗数虽多,甚至每亩多到百万或百万以上,但生长细弱,并不能叫做一类苗。只有那些正确贯彻合理密植,苗足、苗匀、苗壮的,才能真正叫做一类苗。这类苗每亩的株数各地不一,一般每亩在六十万到百万苗上下,也有的在三十万到五十万苗上下。二类苗,一般是苗比较粗壮,但不大均匀,每亩苗数在三十万到四十万上下。三类苗,一般是种得太迟,加上管理粗糙,因此麦苗黄瘦,发育不良,每亩苗数大多在二十万苗上下。
社论指出,目前全省三麦都处在返青拔节期,如何加强各类麦苗的管理,力争苗壮、苗匀、幼穗分化好,直到秆子硬、穗多、穗大、粒饱满,是个中心问题。
一类苗必须乘风破浪,继续促进。社论说,有些人看到一类苗苗数较多,就自满起来,认为过了返青关,可以松口气了。其实,一口气也松不得。过了返青关,只不过是过了第一关,下面还有拔节关,抽穗关,扬花灌浆关,最后还有一道收获关。苗多,并不等于苗匀、苗粗、苗壮,更不等于穗多、穗大、粒多、粒饱满。如果仅仅从现有苗数计算产量,以为多少苗就一定可以长多少穗、多少粒、收多少斤,那就是一种危险的自我陶醉。我们不否定苗多对增产的作用,但三麦产量是由株数、穗数、粒数、粒重等许多因素构成的。因此绝不能以为苗数基本定局就等于丰收定局。对一类苗的管理,只能锦上添花,绝不能停步不前,只能兢兢业业,绝不能麻痹自满。
二类苗与一类苗的差别,是麦苗不够壮、不够匀。只要措施加码,完全可以赶上并超过一类苗。有些人把现在的麦苗与去年对比了一下,看到今年二类苗比去年同期的一类苗还要长得好些,便有些心满意足,明知有些措施没有跟上,也不及时补足。这是不对的。对二类苗要坚决做到一步不让,一环不漏。
社论说,对于三类苗值得特别重视。从地区来看三类苗落后地区有,先进地区也有。从每块田来看,三类田固然长三类苗,但一、二类田里也有三类苗。一般说,三类苗较多的还是一些远田、边境田、零星田、低洼田、土质较差又种得过迟的田,特别是一些蔬菜和经济作物比重较大的市郊区。出现三类苗,客观上固然是由于种得过迟,但主观上也由于干劲不大足,放松了管理,某些地方甚至不去管理。社论指出,全省三类苗估算有三百万亩,只要加强管理,如果每亩收五百斤,三百万亩就收十五亿斤,接近去年三麦总产量的六分之一,够三百万人吃一年。因此,三类苗的管理好坏,直接关系到全省三麦增产计划的实现。今年的三类田每亩一般都有二、三十万苗,去年的一类田也不过二、三十万苗,但去年在常熟等地却出现过二、三十万苗的麦田亩产六、七百斤的高产典型。所以,只要加强对现有三类苗的管理,及时补苗、间苗,合理追肥,完全有希望赶上或超过去年一类苗的产量。
社论还指出,在作物生长定局以前,一、二、三类苗都会因为人们管理的好坏,而相互转化。这是历史经验,很值得警惕。对一、二类苗盲目自满,对三类苗缺乏信心,是不对的。
怎样才能做到“一类苗乘风破浪,二类苗一步不让,三类苗迎头赶上”呢?社论说,最重要的是根据作物生长期的需要和生长的不同情况,因时因地制宜,采取有效措施,对症下药,看苗促进,分段分类地加强管理,促使各类麦苗都能达到增株、增穗、增粒、增粒重的要求。有些地区组织管理大田的社员向管理基本田的社员“拜师取经”,做到以基本田带动大田,学习对一、二类苗的加工管理方法,来搞好三类苗的加工管理。加强管理措施,有利于三麦大面积高产。
社论最后指出,“一类苗乘风破浪,二类苗一步不让,三类苗迎头赶上!”这个口号,给做各种工作的人,很大启发。三麦当中有一、二、三类苗,各项作物、各项工作与各个单位当中,也有“一、二、三类苗”之分,也就是有先进、中间、落后之分。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先进、中间、落后的状况总是存在的,问题在于先进更要先进,中间的不苟安,落后的迎头赶上去。
·新华日报社论摘要·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