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6阅读
  • 0回复

论“抓”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9-03-09
第7版()
专栏:

论“抓”
刘子久
大跃进以来,在我们报纸、杂志上和在各种文件中,“抓”这个字最吃得开了。什么“抓两头,带中间”,“一年抓四次”,
“一手抓工业,一手抓农业”,“抓思想、抓生产、抓生活”,“抓关键”,“抓中心环节”,“抓中心工作”,“抓钢铁”,“抓深耕”,“抓积肥”,“抓田间管理”,“抓质量”,
“抓安全”,“抓时机”,“抓措施”,等等,真是数不胜数。总之,每遇到一个带有关键性的问题,每搞一件中心工作,每开展一次群众性的运动,凡是须要领导上特别注意的时候或地方,我们就用“抓”这个字来形象化地表示我们对于这种关键性的问题,这种中心工作,这种群众运动的领导的加强,而且这种领导的加强,绝不是一句空话,而是采用书记挂帅、种试验田的方法,脚踏实地的干。我们是用“抓”这个字来显示在既定的客观物质基础之上,人的主观能动作用。那么,在既定的客观物质基础之上,人的这种主观能动作用是如何用“抓”这个字来显示出来呢?
首先就表现在“抓什么”的问题上。在谈“抓什么”的时候,特别要紧的就是要“抓得准”。平常我们所说的
“抓关键”“抓中心环节”“抓中心工作”“以钢为纲”等等,名称虽然不同,实质都是一个意思,都是指“抓什么”而言。在“抓什么”的问题上,“抓得准”,那就是说我们的主观认识正确地反映了客观情况。根据这种对于客观情况的正确认识,所作出来的决定、指示、计划、方案,在实践过程中,就能够执行得通,就容易见效,就能“纲举目张”。反之,如果“抓得不准”,那就是说我们主观和客观不相符合——主观主义。根据这种主观主义的认识所作出的决定、指示、计划、方案,就会执行不通,就很难得到好的效果。所以“抓什么”的问题,是一个领导机关、或领导干部的首要任务。对于工作中的“关键问题”
“中心环节”或者是“纲”“抓”得准确不准确,是对于一个领导机关或领导干部的政治思想水平、工作能力和工作经验的严重考验。
其次,就是怎样“抓”法。在
“抓什么”的问题既经解决之后,即对于工作中的“关键问题”“中心环节”或“纲”“抓”准了之后,在继续怎样“抓”的方法的问题上,最重要的一个问题就是要“抓得紧”。所谓“抓得紧”,就是集中主要的力量(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解决当前工作中的迫切需要解决的中心问题或关键问题。其他的比较次要的工作应该“让路”的就应当毫不犹豫地“让路”。在这一方面,最生动、最突出的例子,就是去年北戴河会议以后,为了“钢铁元帅升帐”的“让路”。所谓“抓紧”,从领导方面来说,就是要经常地召开领导干部会议进行讨论,经常地组织领导干部亲自挂帅的检查团,深入现场进行督促检查;经常地在报纸上写社论,用大字标题发表头条新闻;经常地进行竞赛评比,好的表扬,不好的批评;经常地总结并推广先进经验;等等。总之一句话,决不能使中心工作被那些千头万绪的比较次要的工作所挤掉,也决不允许“中心工作”从领导同志手中自行滑掉
(放任自流),要力求作到“帅不离位”。这个问题在领导工作方面之所以特别重要,就是因为在日常工作中,特别是在大跃进中,应该做的事情很多,而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又总是有限,总是觉得不够用。因此,在领导方面,如果不能紧紧地“抓”住当前工作中的“中心环节”,而采用“十个指头捺十个跳蚤”的办法,那就会事倍功半,甚至一事无成。集中主要力量解决当前工作中的中心问题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这是以毛主席为首的党中央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中一个十分重要问题。我们必须认真学习它,切实记取它,善于运用它。许多的实践经验证明,凡是对于当前工作中的中心问题能够“抓得准”而又“抓得紧”的地方、部门或单位的工作就有成绩,凡是那里的工作“抓得不准”或者虽然“抓得准”但是“抓得不紧”的地方、部门或单位,工作就没有成绩。
第三,要“抓时机”。“时机”也叫“火候”,抓住“火候”“趁热打铁”。大家知道,一切事物都是发展的,事物的发展是事物的内部矛盾的斗争的结果。在事物发展的过程中,前边所谈的“关键问题”“中心环节”就是在事物的发展过程中,推动事物不断发展前进的主要的矛盾。这种主要的矛盾,在事物的不断的发展过程中,是不断发展不断变化的。所谓“时机”或者“火候”就是事物发展过程中的这种主要的矛盾发展到了成熟的阶段。比如,某一件“中心工作”,在今天已经到了“火候”,如果今天不“抓住”并且“抓紧”去解决,等到明天再去“抓”,那就失之过迟,要犯右倾保守主义的错误,“坐失时机”;反之,也是一样,某一“中心工作”到明天才到“火候”,如果不等到明天去
“抓”,今天就急着去“抓”去解决,那就会失之过早,要犯冒险主义的错误,变成“生摘瓜”。领导者的责任与才能的具体表现之一,就是要善于选择并且抓住“时机”去解决当前工作中的中心问题,既不失之过早,也不失之过迟,这样就能收“瓜熟蒂落,水到渠成”之效,而不致发生“生摘瓜”或者
“坐失时机”的现象。“抓时机”这个问题的重要性,在军事问题和农业问题上的重要性表现得特别明显,特别突出。“抓时机”问题在军事上的重要性与困难,毛主席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一书中的第五章第二节和第三节中反复地作了说明,把“时机”问题当作一个战略问题来对待;至于农业问题上的“时机”问题的重要性,我国自古就有“不违农时”的明训,每一老于田间的农民都能够正确地说出这个问题的重要性。但是还必须指出,任何一种“中心工作”的“时机”的成熟不是突然的,有一个发展的过程,为了争取主动,有备无患,对于各种“中心工作”的准备工作,一般说来与其失之过迟,勿宁失之过早。
最后,就是谁去“抓”的问题,这就是说,对于某一时期的“关键问题”,或“中心工作”,应该由谁去提出并且掌握呢?这也是领导工作中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凡事都得有个头,那么这个负责去
“抓”的“头”应该是谁呢?这个问题,如果解决得不好,就会变成“群龙无首”各行其是,使各种工作陷入一种无政府状态。在这个问题上,我们的党是一贯主张实行领导一元化,反对分散主义的。所谓领导一元化是什么意思呢?这就是,党应该统一领导一切其他组织和各方面的工作。我们实行的“第一书记挂帅”,也是我们党的领导一元化的一条重要原则。一有什么重要的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发生,我们就实行“第一书记挂帅”并且“亲临前线指挥”。凡是这样做的地方,几乎无不“旗开得胜”“马到成功”。书记挂帅,说明党的各级党委的主要负责同志政治上的老练成熟,工作经验丰富,对于当前工作中的
“中心环节”是既能“抓得准”,又能“抓得紧”,而且“抓得及时”,同时,也说明我们的党对于人民的事业,人民的利益是勇于负责,不怕困难,不避艰险,而且一定能够领导得好,克服困难、取得胜利。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