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7阅读
  • 0回复

众口齐夸新社员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9-03-10
第2版()
专栏:以普通劳动者身分参加生产领导生产

众口齐夸新社员
本报记者
春节前后,广西柳州专区抽调一批领导干部,下放到人民公社参加劳动锻炼。这些新社员的动人事迹,深刻地留在人们的心里。
工地上的火车头
下放在石祥河水利工地当民工的中共石龙县委书记赵明清,和工地上一万多名社员完全一样,天天挑土搬石,担不离肩;在落雨的日子里,也仍然是泥里来水里去,不避风寒。一次,他发觉民工当中有的出工早,有的出工晚,工程进度时快时慢。什么缘故呢?他详细地进行了调查访问。发现部分群众生产积极性还没有很好发挥,于是便集中群众要求,开展起轰轰烈烈的劳动竞赛。全工区每日挑土进度,迅速由原来的七千一百方土,跃进到八千三百方土,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社员们都兴高采烈地说:“还是赵书记办法多,会劳动又会领导,真像工地上的火车头。”
好书记、好农民
春节前的一个早晨,宜山县县委书记李景亭挑着行李、镰刀和竹箕,走到幸福公社生产队长覃瑞英家里,笑着叫道:“覃队长!公社分配我到你们队里当农民,今后你要领导我搞好生产啦!”覃瑞英一时摸不着头脑,怎么一个县委书记来做农民,恐怕是开玩笑。他正在半信半疑,李景亭又催促起来,要求队长马上分配工作,马上下田。覃瑞英心里打了一转,选了项轻便工作,领他到地里挖花生。田野上一阵阵刺骨寒风,把李景亭的脸刮得通红,跟他一起劳动的唐美英等一帮妇女手指冻僵了。妇女们本想回去取一取暖,但是,他们却在想着一个问题:新社员带头上阵,老社员怎么能带头下火线哩!谁也不愿意离开田间。
覃瑞英很担心李景亭受冻闹病,第二天一早就给他烧了一盆洗脸水,谁知李景亭早已下田出工了;第三天早晨,李景亭起得更早,五点钟就打着手电筒去挑水,烧好水天还没有亮。当他看到生产队长起床时,立即倒了一盆热呼呼的洗脸水,亲自送到覃瑞英身前,覃瑞英感动得不知说什么话才好,只说了一声:“好书记,你太辛苦了”。
过了两天,生产队里大闹深耕,绝大部分社员都要到田里翻土。覃瑞英看着沉重的双铧犁和一人高的大水牛,唯恐把李景亭累坏了,暗自打算仍然分配他挖花生。不料李景亭先开口,一股劲请求队长派他去搞深耕。覃瑞英劝阻不住,只好选了两头老实水牛,让双铧犁老手韦景乾教他操作。在田野上,李景亭认韦景乾为师,半个早晨即学会驾驶双铧犁,头一天就犁了二亩半,到晚上休息的时候,李景亭又忙着给社员们读报,讲解国内外形势和党的方针政策。读完报,还要把双铧犁擦拭干净,给牛添好草,才慢慢入眠。李景亭这种平易近人的作风和忘我的劳动态度,在社员群众中留下深刻的印象,人人都称赞他是农民的好榜样。
三个新炊事员
罗城县人民委员会监察室主任桂殿春、财政局副局长温永林和邮局支部书记赵华桂等三个老共产党员,来到红旗公社凤立食堂担任炊事员。这个食堂原有十一个炊事员,四百多人吃饭,过去因没有及时加强领导,饭菜做得不合社员要求。例如,玉米单作稀粥,红薯成条闷煮,青菜、白菜、萝卜一锅熬,有时夹生,有时熟,社员们有不少意见。自从这三个党员到食堂后,件件工作为之焕然一新。老炊事员们说玉米红薯不能放在一起煮饭;温永林却笑喜喜地说:“能,不信,我先煮一餐试试。”他把碎玉米用热水泡了几个钟头,先将红薯块放在锅里煮软,再放进玉米,煮成的饭又香又甜又软和,既无烟气,也不夹生,社员们吃了都很满意。
桂殿春等三个新炊事员,牢牢地记着党的
“抓思想、抓生产、抓生活”的指示,每逢吃饭时间,他们都亲自到桌前征求改进生活的意见。并鼓舞社员大力搞好生产,保证生活步步提高,平时,社员们吃什么,他们也吃什么,生活、工作全和群众打成一片。因此,人们都异口同声赞扬他们是食堂里鲜艳的红旗。是党的好儿子,人民的好勤务员。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