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7阅读
  • 0回复

张秋香和薛俊秀植棉竞赛的故事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9-03-10
第3版()
专栏:

张秋香和薛俊秀植棉竞赛的故事
本报记者 吴钢 袁木
张秋香下车后,家也顾不得回,直奔薛俊秀家里去。她迫切地要知道她的竞赛对手的棉花产量究竟怎样。
薛俊秀和张秋香同在渭南县城关公社的双王生产大队。当她离开家乡,到北京参加全国妇女建设社会主义积极分子大会和全国农业先进单位代表会议时,薛俊秀的棉花还没有全部收完。按当时估算,薛俊秀的棉花产量和她的差不多。在一个多月的开会期间,她曾连连写信问过,都没有可靠的消息。现在,她必须马上问清楚了。
“俊秀,你的棉花收成怎样?”她跨进门槛,来不及寒暄就问了。
“平均一亩收了三千多斤。”
“你撵上了我,大喜事啊!”
“哎呀!这还不是老师你教我们作务的!”俊秀这句话里,充满了对秋香的感激。两个人完全沉浸在共同跃进的欢乐之中。就在那天傍晚,她们又说着笑着走到村外的一块地头。这块地是她们今年各自负责一半的二十亩棉田。为了更好地互相学习和互相竞赛,才连了畔。她俩看着已经深翻过三尺和刚春灌过的肥沃土地,并肩坐在地边,谈着今年的竞赛计划。
一次小小的误会
张秋香和薛俊秀之间的植棉竞赛,早在1957年春天就开始了。那时,张秋香已经连续两年创造了亩产籽棉千斤以上的全省最高纪录。而薛俊秀因为不懂技术,一亩才拾了四十多斤籽棉。在当时乡党委书记杨文焕的鼓励下,她终于鼓起勇气,学秋香赶秋香。她们的竞赛就从这里开始了。
由于她俩彼此不了解,在竞赛开始的那年,曾发生过一次小小的误会。
一天黑夜,薛俊秀同另一个女伴拿着手电筒,悄悄地到秋香的棉花地里。她们从地这头看到那头,仔细地数着棉桃。多好的棉花啊!棉桃密密累累,像马串铃一样。“秋香的桃子为啥比我的多呢?”薛俊秀疑惑不解,可也没有去问秋香。他倒不是不愿意向别人请教,只是耽心秋香不教给她。而张秋香呢,她乐意把自己的经验告诉任何人,可是别人不去问她,她也不好意思主动地去教别人,生怕人家说她“好为人师”。第二天,秋香一听说薛俊秀黑夜到她的地里数棉桃,她心里就有些不高兴了。
“这是干啥呢?又不是我不教给她。”事后,秋香向杨书记抱怨说。
“这是好事嘛!”杨书记说:“要是全乡的妇女,都争着黑夜去看你的棉花,人人争先赶秋香,那才更好啊!”
杨书记的话,给了秋香很大的启发,她想:一人好不算好,大家好才算好,只有找张秋香一个人棉花高产不行,全国的棉花都高产,那才是真好哩。张秋香很快就主动地到薛俊秀的棉田里去了。
不光学到了技术
去年薛俊秀在竞赛一开始就碰到了严重的挫折:喷洒防虫药剂时用过了量,四亩已经出土半尺的棉苗烧死了一大片。刚刚几天几夜冒雨突击把棉苗补上,眼看新苗就要赶上老苗,又遭到了严重的虫灾,棉苗被地老虎咬得七零八落。
那时,秋香刚从大荔县传授植棉经验回来。她一听说俊秀的棉花被虫咬了,顾不得回家,连忙到俊秀的地里去。她找到俊秀,告诉她地老虎最爱吃油渣,油渣里拌和上六六六药粉,洒在地里,就能消灭地老虎;同时,她又帮助俊秀张罗拌药粉。
“一个多么无私的人啊!”俊秀真不知道怎样感激秋香才好。她从秋香那里得到的不仅是植棉技术,还有这高贵的思想。也就是在这种思想的支持下,俊秀虽然觉得自己没有甚么经验可以帮助秋香,但只要她想到或者做了那些想要超过秋香的新措施,她都毫不保留地全部告诉给秋香。而当刘述贤的棉田发生虫害时,她就曾停止了自己的棉田治虫,主动去帮助刘述贤治虫。看到吴淑倩的棉田需要油渣而没有油渣,就把自己的分给她。
热烈的竞赛 丰硕的果实
两个对手在竞赛中,互相帮助而又力争超过对方的心情,始终交织在一起。这种争夺棉花高产红旗的劲头,在去年陕西省妇女联合会在渭南县召开的十四个县的妇女植棉竞赛现场会议上,表现得最突出。
“保证今年棉花亩产一千五百斤”,秋香第一个提出了最高的生产指标。但是,她万万也没有料到,她的对手薛俊秀紧接着提出要“亩产二千斤”。
会一散,她立即召集组员们追加措施和指标。“棉花高产红旗非保住不行。”张秋香这样向组员讲。薛俊秀也向她的组员宣称:“我的决心下定了:那怕天上下碌碡,也得赶上张秋香!”她们这样想,也就这样做。薛俊秀请教过秋香棉田如何施肥以后,秋香每亩追八十斤油渣,她就追一百斤;她看到自己棉桃没有秋香的多,向秋香学习了推迟打尖多留担枝的办法后,决定在秋香打尖之后几天再打尖。秋香的劲头也不下于俊秀。当她在外地看病,知道俊秀的棉花长的比自己的高,赶紧带着药包回来,连夜给棉田整地加工,直到超过俊秀的棉花。当她看到俊秀因为推迟打顶,棉桃比自个的多而大,在已经不能增加新棉桃的情况下,立即采取种种措施,力争在桃大、纤维长上来超过俊秀。
这种竞赛本身就是彼此很好的支持和鼓舞。正像秋香和俊秀两人时常相互讲的:我赶你呀,你的劲更大;你要超过我嘛,我就更有劲了。这两个对手因为都具有为祖国增产更多的棉花,希望对方都丰产的意愿,虽然力争超过对方,但不仅没有丝毫减弱,反而加强了彼此间的帮助和友谊。当秋香知道俊秀磷肥不足,棉叶长得绿一片黄一片的时候,她马上把自己的过磷酸钙送给她;当她在河北参观,学到用洒白糖水防止落铃时,又马上写信告诉俊秀。俊秀也在每次比秋香多施肥时,或在比秋香推迟几天打顶时,都详细地告诉了秋香。
一年的紧张竞赛,这两个对手去年都获得了空前大丰收:秋香的四亩三分棉田平均每亩产籽棉二千九百九十三斤,最高的一亩达到三千四百斤。俊秀的三亩九分地每亩产籽棉三千一百零四斤,虽然最高的亩产量还不如秋香,可是平均亩产却超过了秋香一百多斤,在火热的竞赛中建立起来的友谊,是最牢固的。现在她们一起开会,一块制订计划,在一块连畔的土地上进行今年的竞赛。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