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6阅读
  • 0回复

争时间就是争胜利 报刊文摘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9-03-11
第7版()
专栏:

争时间就是争胜利
报刊文摘
要让每一分钟时间 都为国家创造财富
搞建设要掌握时机,原因有二。五年计划是由每一个年头组成的,一年是由十二个月或者三百六十五天组成的。抓迟了,放松了,光阴不知不觉滑过去了,就加重了后面的负担。这种前松后紧的不平衡,是拖后腿的落后的不平衡,对我们的建设事业是很不利的,这是一。一年作为一全局,年初是一个头,一开头就抓紧,就可以一环扣一环地把全年工作抓起来。这给完成全年任务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此其二。“时不我待”,这句话应当经常记住。陶侃说:“大禹圣者,乃惜寸阴;至于众人,当惜分阴”;刘琨说:“吾枕戈待旦,常恐祖生先著吾鞭。”这两个人都是晋朝人,离开我们有一千多年了。他们这种分阴是宝,争先著鞭的精神是一种很好的力争上游的精神,应该提倡。时代变迁了,我们现在所搞的是空前伟大而艰巨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我们现在所处的是一天等于二十年的伟大时代。我们在加速建设社会主义、同资本主义进行竞赛中,要最大限度地赢得时间。争时间,就是争速度,争主动,争优势,争胜利。分秒必争,这就是我们向大自然夺取财富的战斗口号。让每一分钟的时间可以尽可能多地为国家创造更大的财富,这就是我们应具有的革命风格和工作方法。
语云:头难、头难。打开头一仗,总是不很容易的。第一仗打得早、打得好,就可以为全年胜利奠定基础。否则一着棋差,影响全局。主动的可以变为被动,在上游的可以变成落后。可是,往往会有人并不注意到这一点。有人说:“年初松,年中紧,年末急,这是‘常规’。”如果说有这种“常规”,就应该毫不容情地把它彻底打破;如果说有困难,那就更不能等,更要抓得早,以便更早更好地解决问题。
抓早,决不是说抓了一下就可以万事大吉了。如果这样想,那不是幼稚,就是官僚主义的歪风在作怪。抓得早,只是把头开好,有声有色的文章还在后面。所以要抓得早,还要抓得紧,一年抓几次,把工作抓到底。“虎头蛇尾”“半途而废”就是办事不认真的表现,不是鼓干劲,争上游,而是泄气倒退。开了头,要一直抓下去,理由有四:第一,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总是逐步发展,逐步深入的,而且只有在实践过程中才能进一步显露问题的本质而更深刻地认识它们。我们作出一项计划,部署一项工作,尽管当时如何力求正确,力求符合客观实际,可是从一般情况说来,由于主观认识和客观条件的限制,总难以一下子做到完全正确、完全符合客观实际的。因此,在实践过程中,必须认真去抓,多抓几次,这才可以检查原来部署是否符合客观实际情况,以便加以必要的调整补充。第二,客观的事物不是静止的。不论属于自然界和属于社会的,由于内部矛盾和斗争,都是向前推移,向前发展的。毛主席说:“……当某一客观过程已经从某一发展阶段向另一发展阶段推移转变的时候,须得善于使自己和参加革命的一切人员在主观认识上也跟着推移转变,即是要使新的革命任务和新的工作方案的提出,适合于新的情况的变化。革命时期情况的变化是很急速的,如果革命党人的认识不能随之而急速变化,就不能引导革命走向胜利。”(“实践论”)今天一切事物都在飞跃发展,我们就更要深深体会毛主席的话,在一项工作安排以后,一定要认真去抓、多抓几次,及时发现新的情况,新的变化,新的问题,使我们的主观认识和领导工作不致落在客观形势的后面。第三,今天的人民群众,干劲冲天,敢想敢说敢做的风格大大发扬,翻江倒海,具有无限创造力量。他们每天在创造着奇迹。因此,我们必须把工作抓紧,多抓几次,在实践中及时发现群众的伟大创造,用他们的丰富经验来提高领导,不使工作落在群众的后面。第四,尽管有前一时期正反两面,主要是正面的经验可供借鉴,但是,在新的形势,新的任务面前,对我们来说,许多事情还是新的,不完全熟悉的,因而也是缺乏经验的。在实践过程中,我们会取得新的成功经验,但也一定会有缺点和错误,因此,一定要抓紧,多抓几次,及时总结经验,接受教训,纠正偏向,这是我们工作健康发展的一个重要保证。
客观的事物在发展,抓,就体现了领导的自觉能动性。抓早,抓紧,多抓几次,一直抓到底,是工作方法问题,也是革命态度问题。抓,就是以干部的干劲来带动群众的干劲;抓,就是反映了毛主席一再告诉我们的:从群众中集中起来,又到群众中坚持下去的领导方法;抓,也就是彻底打掉暮气,克服主观主义和官僚主义作风,并有效地解决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矛盾。面临着1959年的伟大任务,我们必须大力提倡这种马克思列宁主义的领导方法,提倡朝气蓬勃生龙活虎而又深入细致的工作作风。(摘自上海“解放”第五期评论:“抓得早,抓得紧,抓到底”。)
多赢得一分时间 就增加一分主动
党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第一句话就是鼓足干劲。有没有干劲,是否鼓足了干劲,这是是否贯彻执行了总路线的首要标志。我们的国家“一穷二白”,不鼓足干劲实行苦战,就不可能在短期内改变落后面貌。因此,干劲年年要鼓,时时要鼓,在苦战三年期间特别要鼓,在目前这个一年之初和休整之后的关键性时节尤其要鼓。波浪式地前进,是群众运动本身的规律,一年苦战之后应该有短时期的休整,以便养精蓄锐,厉兵秣马,准备新的战斗,而休整告一段落之后就要立即敲起战鼓,鼓足干劲,向新的目标进军,这才叫不断革命。
我们已经说过,今年我省的经济建设计划是一个有根据的、可以实现的计划,但是计划本身毕竟还是一种可能性,而不是现实性。可能性转变为现实性需要有一定的条件,抓措施就正是来创造这种条件。现在的问题不仅是要制订出措施计划,更主要的是要把措施落实到底,目前对落实措施这个问题必须狠狠地抓紧,要全面安排,一抓到底,绝不可有丝毫的满足和松劲的情绪。
我们现在的任务是加速社会主义建设,目标是在十五年、二十年或更多一点时间内把我国建成为具有高度发展的现代工业、现代农业、现代科学文化的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这就是要以十几年的时间走完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需要上百年的时间才走完的路程。因此,时间对于我们有极大的意义,从整个建设过程看是如此,从每一段落看也是如此。多赢得一分时间,就多一分主动。特别是目前正处在春耕在即,第一季度生产建设正紧的时节,争取时间更有决定性意义。在工业方面,我们全面地完成第一季度计划,就会给后三个季度的生产造成主动,免致前松后紧。在农业方面,“早种一天,早收十天”,春耕主动,全年主动,去年我们在春耕中赢得了半个月至二十天的时间,全年的农业生产就比较主动,这更是一个必须吸取的重要经验。
(摘自黑龙江“奋斗”第五期社论:“进一步鼓足干劲,掀起社会主义建设的新高潮”。)
要用最短的时间 作出最大的成就
1959年的更大更好更全面的跃进的序幕已经揭开,党的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引导着我们向着1959年的伟大目标乘胜前进。完全可以肯定,今年我们一定能实现更大的跃进。
当然,这决不是说我们面前就没有任何困难。困难是有的,实现跃进和克服困难,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要实现大跃进,就必须克服困难,只有不断地克服困难,才能不断地跃进。
我们是现实主义者,应当承认我们还有一些局部的暂时的困难,这些困难是我们前进中的困难,为了前进,就必须克服这些困难。而我们具有充分的条件克服这些困难。因为我们的困难,是经济文化高涨中的困难。这些困难本身就蕴藏着克服困难的条件。
经济工作越做越细,其他工作也是越做越细。领导工作要同这种要求和趋势相适应,深入下去,切实作好细致的思想工作,具体的组织工作,注意解决新的问题。一切新问题都是从实践中产生的,而要解决这些新问题,也离不开实践。从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来看,一个新问题既经出现,那么解决新问题的方法也就会出现。问题在于人们如何更早地发现这些方法,正确地运用这些方法,解决问题。问题存在于实践当中,而实践也产生解决问题的方法。因此我们必须深入实践,不断地发现和总结实践的经验。离开了深入实践,就没有办法发现新问题,更没有办法解决新问题。
必须继续坚持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干劲要鼓就得鼓足,不鼓就不足。
提起鼓足干劲,有的人就想到苦战,就想到几夜不睡觉。有的人连苦战也不敢提了,这是不对的。把苦战看作是几夜不睡觉,那是悟解;因为强调劳逸结合,强调吃好睡好休息好,而不敢提苦战,也是悟解。我们所强调的苦战,就是要掌握不断革命论的精神,和时间赛跑,用最短的时间作出最大的成就。
(摘自吉林“奋进”第三期社论:“必须继续鼓足干劲”)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