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9阅读
  • 0回复

以生产为中心 推进职工教育——天津市南开区开展职工教育的经验本报记者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9-03-13
第7版()
专栏:

以生产为中心 推进职工教育
——天津市南开区开展职工教育的经验
本报记者
南开区是天津市的一个工厂区。在这里,去年大跃进中,全区大小工厂的职工教育搞得热火朝天,各类职工学校由1957年的十一所增加到二百八十五所,青壮年职工入学率由1957年的34.6%上升到96.5%左右,学习出勤率一般达到80%以上。真个是:车间机器响,课堂读书声,一片兴旺气象。
书记挂帅,统一领导
南开区职工教育出现热气腾腾的局面,主要是加强了党对职工教育的领导,从区委到基层的党组织,层层书记挂帅,系统包干,切实做到使职工教育成为大家都关怀的工作。
原来,只有有关部门才关心职工教育工作,其它部门认为“与己无关”,甚至在党内对如何开展职工教育也有不同的看法,有些人认为教育与生产有矛盾,经常想着挤学习。在去年大跃进中,这个问题就提到了区委会的议程上来。经过区委会议的几次讨论,统一了思想,区委第一书记首先明确提出了技术革命和文化革命相互促进的关系,亲自动手抓教育。在书记处会议和常委会上经常讨论职工教育工作,重大问题及时作出决议,下达到各级党委贯彻执行。在最近的两个月中,区委常委会就曾经五次讨论职工教育工作,召开了两次职工教育会议,作出了三个专门的文字指示。
在基层单位的党组织和行政领导干部中,开始也有人看不到生产和教育的互相促进作用,而片面强调教育和生产的矛盾。有的说:“现在生产任务已经很多了,还搞什么学习,太麻烦了!”有的说:“我一手抓生产,一手抓生活,哪里有第三只手抓教育?”多数人认为:教育是好事,等以后有空再说。区委根据这种情况在一次会议上,发动基层党支部书记、厂长和领导干部就党的教育方针进行了为时三天的专题鸣放辩论,使绝大多数人明确认识到社会主义的工厂一方面要制出新产品,一方面也要为国家培养技术干部和人才,认识到只有管生产同时管教育才是一个好厂长、好支部书记。这样,在全党上下把生产和学习拧成一股绳,大家都对职工教育重视起来。
现在中共南开区委为了进一步加强党对职工教育的领导,又建立起一套比较完整的领导体制。在区里,由区委书记挂帅,由文教、工业、财贸、工会、妇联、共青团等部门共同组成领导核心,区委各部和区人民委员会各局都设专职管教育工作的副部长或副局长。大的工厂、公司党组织设立教育委员会,甚至车间也有支部副书记和车间副主任专管职工教育工作。这样,使全区职工教育工作,在区委统一领导下成为一个整体,从上到下,系统包干,层层负责,出现了崭新的局面。
教育为生产服务
“教育会不会影响生产?”这是许多生产部门所关心的问题。南开区以生产为中心开展职工教育,学习却成了推动生产的力量。
各单位以生产为中心安排教学工作,采取了很多办法。对学习和生产时间的合理安排;在编写教材和课程讲授中联系本厂的生产实际和工人的生活实际。很多工厂这样编写出来的教材,既灵活生动又对工人有启发教育作用。北大染厂职工学校的语文课教师,把本厂工人李少山染硫化蓝布解决了磨白问题的先进事迹编成教材,工人受到很大启发,上完这堂课工人们立即学习李少山的榜样,提出了四十三件合理化建议。工人们反映说:“上这样的课真解决问题,又学了文化,也受到了教育”。
许许多多的事实都证明了:学习和生产不是矛盾,而是互相推动的。从南开区全区来看,96.5%的人参加学习以后,生产不但没有受到影响,还超额完成了生产计划。工人们经过学习文化技术知识以后,技术革新、发明创造和提出的大量的合理化建议,更给生产带来了莫大的好处。国营某厂职工能入学的已全部入学,去年下半年在学习中参加技术革新运动,共提出建议六千一百多件,工厂党委会在总结职工业余学习时说:“把文化学习坚持下来,不但不会影响生产,还会推动生产。”据南开区委最近对十四个工厂所作的调查结果,办学一般的七个厂,1958年生产总值计划实际完成161%,而办学好的七个厂则完成195%。
发动群众,依靠群众
南开区过去多数是中小工厂和作坊,设备简陋,工人文化水平低,可是,越“穷”干劲越大,越“白”越要革命。在这种“一穷二白”的情况下,工人们迫切要求学习文化技术,改变面貌。随着去年的大跃进,这种要求就更为迫切了。
南开区各级党组织正确地认识、了解群众的要求,并且依靠群众发动群众,首先是从思想上发动群众,通过宣传、教育、辩论,使群众从思想上正确认识学习的重要意义,把学习成为工人自觉的要求。工业系统在区委召开了工农教育工作会议以后,90%的工厂向职工作了传达,50%的工厂组织了群众进行鸣放辩论,有40%的工厂还进行了深入的小组讨论。工人们明确了学习文化技术知识的重大意义以后,就给职工教育的开展打下了思想基础。有的工厂工人在鸣放辩论中对领导干部不重视学习、忽视工人要求的就直接了当地提出批评。工厂领导干部接受了工人的批评,并向群众做了检查,迅速采取措施把职工教育抓起来。
在群众发动起来以后,就要进一步依靠群众想办法,解决教室、设备、教师等问题。南开区大部分单位办学校的困难问题都是这样解决的。由十二个小工厂和手工业生产合作社联合举办的卫星联合厂校就是群策群力办起来的,群众一齐动手自建了两间厂校办公室,借用了附近小学校的教室上课,各单位又主动想办法从职工中抽调出了十三名专职教师,五天中就把学校办起来了,参加学习的有一千二百多人,青壮年职工全部都入了学。
在解决师资问题上,南开区许多职工学校也通过群众路线的办法,由工人保荐推举了一批政治质量好具有教学条件的工人,加以培养训练,担任教师。职工学校组成的校务委员会有工人代表参加,在学校工作中起重大作用。在学校下面由工人组成班级委员会和学习小组等组织,在学员中间开展活动,维持学习秩序,进行学习互助,帮助解决学习中的困难,保证学习出勤率的提高。
妥善安排,保证出勤
妥善地安排职工的学习、生产和生活,这是保证入学、出勤,保证职工能够经常坚持学习的一个重要关键。
南开区二百多所职工学校的出勤率平均达到80%以上,主要原因是党委对职工的生产、生活和学习作了全面的安排。区委作出了专门的决定,在各个时期对基层单位职工学习出勤率进行检查。有关各系统根据本身情况具体地妥善安排了学习、生产和生活。在工厂中为了保证职工的学习,合理地调整了劳动组织,重新安排了各种会议、社会活动等时间,在正常情况下一般不占用学习时间。对于职工学校上课时间的改变,都规定了一定的请示报告和批准手续。遇到必须占用学习时间的特殊情况时,一般都规定了补课的办法,保证学习不间断。
商业系统的职工业余学校在区委财贸部的领导下,组织九个行业和六百多个门市部、商店、手工业社职工,按不同情况的单位进行讨论,并且到商店做具体的调查分析,根据商业职工特殊的忙闲规律,分别妥善地安排学习时间,每天规定三种学习时间,职工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挑选,参加学习。白天忙的,晚上学习;上午忙的,下午学习;晚上忙的,白天抽时间学习。全天忙的职工就分三班轮流参加学习,共有七千多人入学。这样试行的结果,既保证了学习,又不影响业务和职工的正常休息。使学员的出勤率经常保持在90%以上。
最近,中共南开区委对全区职工教育工作进行了一次检查,检查了一百多个工厂、商店、生产合作社等的职工教育工作进展情况。据六十一个工厂的调查结果,凡是安排得好的工厂出勤率都很高,例如有一个工厂达到百分之百。有九个工厂达到90%以上,只有十多个工厂的学习出勤率在60%以下。这些工厂出勤率低的原因主要是由于没有妥善安排和解决职工学习中的困难问题。例如卫星地毯厂业余学校女工学员很多,因为女工托儿问题没解决,学习出勤率一般只有60%多,经过检查以后,帮助工厂研究腾出了房子、增加了保育员为女工解决了托儿问题,出勤率就上升到80%以上。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