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6阅读
  • 0回复

山东建立大批肥料基地 山西阳高县国光公社看地看作物施肥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9-03-14
第3版()
专栏:

山东建立大批肥料基地
山西阳高县国光公社看地看作物施肥
本报济南13日电 山东各人民公社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开展积肥造肥运动的指示,在田间修建了大批的畜棚畜圈、田头造肥坑以及土化肥厂。这些永久性的积肥设备,在部分地区的田野里,已经形成一个星罗棋布的肥料基地网。仅据范县、诸城、日照、寿张、平原、五莲等六个县的统计,在春节前后的积肥浪潮中,即新建田头造肥坑一百五十多万个,田间畜棚畜圈五千多处,田间土化肥厂七千多处。
各地修建这些设备,都是从建设永久性的肥料基地出发的。因此在事先都根据多快好省的原则,作了科学的规划,并且是因地制宜根据农作物的需要和客观条件去建设。如平原县在五十多万亩大硷坡上,划方划片建立简易土化肥厂,利用天然碱土,就地制造氮肥和磷肥;寿张、范县规划千亩左右建一猪场,一亩地有一头猪,三、五头猪修一圈粪坑。五莲山区实行移畜上山,就山建圈,就地施肥。所有这些厂、圈、坑、池,都固定专人负责,定时定质定量定地片,经常不断地为农作物供应“食粮”。
山东各地在田间建立肥料基地网的措施,大大节省了运肥的大批劳、畜力;远地也可以得到充足的肥料;牲畜迁往田间或山上,使役方便,村庄卫生。
现在这些地区,正在进一步采取措施,加强肥料基地网的巩固工作。     (胡雷、吕兴魁)
本报太原13日电 山西省阳高县国光人民公社开始实行因地因作物施肥,大大发挥了肥料的增产作用。
去年11月和今年1月间,这个公社对五千多亩耕地和六千多亩荒地的土质、肥力、酸碱度,进行过两次普查、化验。同时,总结了农民多年来行之有效的改良土壤、因地种植、合理施肥等方面的经验。这就使得因地施肥有了依据。例如,把猪粪施在黄土坡地、砂板坡地,把牛马骡驴粪施到盐碱湿地,把羊粪施到果林里。同时,还根据“土加一层皮,顶上一层肥”的经验,大力进行了倒土换土,使各种各样的土也变成肥料而运到地里。如在四百零五亩缺乏团粒结构的砂质地上,已经施入了一万二千车富有粘性的黄土,在五百多亩粘性太大的澄泥地上,则施入了一万五千车可以疏松土壤的“口头土”,还在有机质较少的坡地,普遍撒了一层滩土。
根据作物早期需要氮肥多,晚期适当需要磷钾肥的规律,在种植山药、玉米、谷子、高粱、小麦等作物的底肥中,加施八十到一百二十斤固氮菌肥。而追肥时则适当加含磷含钾较多的灶土、草木灰。
在追肥方法上,除去年秋天有三千三百亩结合深翻进行分层施肥外,今年国光公社对于多年来相沿成习的大铺大撒,也将加以改变,而采用垅施、窝施等科学施肥方法,这不但可以收到集中施肥的效果,还可以避免失去肥效。
为了在群众中普及肥料知识、掌握合理施肥技术,公社专门举办了肥料训练班。参加训练的六十多名技术副队长,已经基本上掌握了因地因作物施用不同肥料。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