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9阅读
  • 0回复

安排生产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9-03-15
第5版()
专栏:

安排生产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中共楚雄地委第一书记 王文玉
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在整顿人民公社的群众运动中,掀起了一个新的跃进高潮。全州积肥造肥、小春作物的加工和深翻土地等工作都比去年做得好。有的县冬季积肥比1958年增加了一倍以上。全州大兴水利的结果,蓄水量比去年同时期增加了将近一倍。公社化后的全州各族人民正以冲天的劲头来实现党中央的号召,争取今年更大更好更全面的跃进。
在这个新的跃进高潮面前,人民公社值得注意的方面很多,其中安排生产则是最中心的问题。最近,自治州各县都召开了四级干部会议,发动大家认真总结1958年的经验。这些经验总结得越深越透,大家的信心就越大,劲头就越足。在总结经验当中,我们遇到了一个带有普遍性的问题,这就是人民公社应当怎样充分运用自己的优越性,来安排今年的生产。四级干部会议以后,我们在楚雄县的前进人民公社里工作了几天,帮助他们进行了安排。
前进人民公社去年的粮食产量是四千二百多万斤,平均每人合一千四百斤。今年,他们先后做过两次生产安排。第一次安排的结果,全社只能增产三成。学习了中央“关于人民公社若干问题的决议”以后,他们又发动社员认真总结了去年的经验教训,进行了第二次的生产安排,粮食增产指标从原来的三成提高到一倍。而且,全社还可以节省20%以上的劳动力,因而劳动力显得更宽裕了,社员们都感到增产更可靠了。通过这两次生产安排的对比,可以看出:充分运用公社化的优越性,充分运用去年的经验教训,是安排好今年生产的一个重要环节。
前进人民公社在安排生产时,解决了下述三个问题:
第一、公社化以后,首先是有条件使生产资料、特别是土地能够得到更合理更有效的使用。前进公社在统一领导下,把全社的田地作了排队分类,保证水利条件好的基本农田获得大面积丰产;同时更合理地安排了其他的土地,从而使各种土地适应于各种土地的不同特点,发挥这些土地的更大作用。社员们反映这样安排是“把劲头使在关节上”。他们把一万五千亩好田划定为基本农田,固定劳动力,一人管五亩,施细肥,用良种,深耕细薅,合理密植,每亩计划产粮两千斤。两万亩一般农田,争取亩产一千斤。把一万亩山田山地种玉米。这些山田里的水是有限量的,用来种稻谷没有保证,可是用来种玉米就很好,每亩产两千斤是很有把握的。这样安排的结果,充分地运用了水,合理地安排了作物,合理地部署了劳动力,而且在时间上把某些过分集中的农活也适当地错开了,不但增产更有把握,而且可以节省出两千多个劳动力。
第二、在保证完成粮食增产任务的前提下,前进公社还注意全面安排多种经营,使自给性生产和商品性生产同时并举。公社化以后,工资制和供给制相结合,这就要求公社必须进行多种经营,必须使自给性生产和商品性生产结合进行。而且公社的成立,也为多种经营提供了充分的条件。例如养猪,在安排生产时,抽出了一千多亩适宜于种植饲料作物的田地种饲料作物,全社今年养猪八万头,其中有肥猪一万五千头,可以保证完成国家分配的任务和社员肉食的需要。养猪的收入,几乎够全社社员一年的工资开支。此外,猪粪压田,工省质高,一挑抵十挑。明年全社就可以做到一亩田上两头猪的猪肥,基本农田的肥料全部用猪粪,可以节省三十多万个积肥的劳动日。由此可见,多种经营是既符合国家的需要,也符合公社本身的需要的。
第三、要完成比去年更为艰巨的增产任务,就要合理解决劳动力的问题。前进公社通过总结去年经验,深切地体会到要把干劲使在最要紧的地方。他们除了把农田排队分类以外,还在水利、肥料以及其他各项措施上都考虑了劳动力的问题。例如修水利,原来公社计划在山区修两个水坝,费工大而受益少,田地重新安排以后,水利也从新的情况出发,集中力量修一条大沟,不但节省了一半左右的劳动力,而且可以多灌溉二千多亩良田。
为了更好地提高劳动效率,他们还突出地抓住劳动组织和改良工具,做到一当十,十当百,不浪费一个劳动力。他们采取了专业队与突击队相结合的办法,并采取了建立各种农活的责任制等一系列的措施。劳动组织改善了,劳动效率提高了。全社的劳动效率一般提高了30%以上。
前进人民公社充分发动群众解决了以上几个问题以后,新的生产规划制订出来了,社员们对这个新的规划都欢欣鼓舞,满怀信心,有的说:“这下子劲可有地方使了!”有的说:“只要我们能够把公社的优越性都运用起来,就能保证今年大丰产”。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