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4阅读
  • 0回复

揭开46万平方公里沙漠的秘密 塔克拉玛干石油普查任务提前一年完成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9-03-16
第3版()
专栏:

揭开46万平方公里沙漠的秘密
塔克拉玛干石油普查任务提前一年完成
勘探工作者历尽千辛万苦战胜狂风滚沙发现许多可能含油构造和古代居民遗迹
本报乌鲁木齐15日电 世界闻名的塔克拉玛干大沙漠的石油普查工作提前一年胜利完成。至此,这片拥有四十六万多平方公里的沙漠真面目已开始被揭破。勘探队员们在沙漠里发现了十多个有含油可能的构造,还发现了地下水、原始森林、古代居民点和奇异的动物。
塔克拉玛干大沙漠位于新疆塔里木盆地中央,北起塔里木河,南到昆仑山下,南北宽约五百公里,东西长约一千多公里,沙漠面积共四十六万多平方公里。“塔克拉玛干”在维吾尔族语里的意思是进去出不来。沙漠外围的维吾尔族农村流传着许多神话般的传说:很早以前这里是一片平地,后来,刮了四十天黑风,这块平地就变成了一片沙漠了。过去,中国的考古学家和外国的旅行家都曾想进沙漠去探索它的秘密。结果都失败了。近几年来,新疆石油勘探工作者在大沙漠周围发现了四十多个有含油希望的构造,石油地质家们根据这些情况认为,位于塔里木盆地中央的塔克拉玛干大沙漠也可能有含油希望。1958年春天,新疆石油管理局塔里木矿务局组织了一支有地质、地形和重磁力等勘测工种的青年突击勘探队,发起了探索塔克拉玛干大沙漠秘密的壮举。这支英雄的普查队用大批骆驼驮上生活用水、食物、锅灶、工具和轻装行李,分组进入沙漠,他们在这片茫无边际,黄沙滚滚,没有一滴地面水的沙漠里进行着艰苦的劳动。队员们白天在进行普查工作,夜晚,还要为骆驼挖井找水。为了保证中途不致断水,大家每天不洗脸,不刷牙,每天每人只饮三斤水,淘了米的水洗锅,先一天洗锅水还要留到第二天早晨再洗锅,然后又去饮骆驼。白天沙漠气温高达摄氏四十二度,队员们渴得嘴唇裂了缝,许多人流鼻血,但大家仍然坚持工作。第一组的队员们,进入沙漠后接连六天一直未挖出地下水。
全组人畜已有陷入绝境的危险,骆驼夫也开始恐慌不安。共产党员组长赵鸿铨对大家说:历史上许多人就在这种情况下宣告失败退出沙漠的,我们新中国的人民是英勇无畏的人,只有前进,决不后退。经过大家讨论,终于想出办法。他们决定缩减人的用水来抢救骆驼。这样继续前进了三天,终于挖出了地下水。
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几乎每天都有风。风起沙飞,天昏地暗,人站不住、眼睁不开,沙子在脚下滚滚流动,沙丘顿时变为平地,沟壑又成了沙丘。在这样的情况下工作,观测员睁不开眼,花杆被风吹得立不稳。为了提高进度,队员们提出大风小干,小风大干,无风加油干的战斗口号。风刮的大了,他们就缩短花杆距离,一点一点地测,风一小,立即放长测距;早晨和黄昏沙漠无风,他们每天提早出工,晚收工,以紧张的劳动来抢这段黄金时间。沙漠导线测量,国家定额每天为八公里,他们却达到了二十公里以上,并在三级地形条件下创造了日测三十二公里的全国最高纪录。
由于他们战胜了风沙、提高了工作速度,每次都按预定时间穿出沙漠,避免了中途水尽粮绝的危险,原来计划以两个队在两年时间普查完毕整个大沙漠的计划,结果他们一个队在一年内就完成了。经过辛勤的劳动,这个队在沙漠中发现了一块几百公里长、未被黄沙复盖的第三纪地层露头,这个地层露头不仅为了解大沙漠的地层结构提供了宝贵的资料,而且对进一步了解含油构造,也提供了极有价值的线索。在沙漠西南和东南地区还发现了十多个有可能含油的构造。原来人们认为整个沙漠都找不到水,但勘探队员们在他们经过的大部分地区都挖到了地下水,并在个别地方还挖出了甜水。沙漠西南玛扎尔塔克以南有葱绿的片片芦苇,沙漠心脏地带有大片干枯了的原始森林,其中大部分为粗大的胡杨树,其中个别地方的胡杨仍然活着。在于阗河东部,队员们发现了一座古代居民点,在三十多平方公里的面积上散布着约有三百多幢房舍的残迹。房舍墙垣皆已坍毁,支架和门框尚存,房屋的结构和式样不像南疆维吾尔族农民的住所,近似汉族人比较讲究的住所。在这个居民点周围的沙地上,有许多陶罐和泥土盆的残迹,还有铜质古钱等有研究价值的资料,勘探队员们在几次进入沙漠中间,都看到了野骆驼、黄羊、兔子、老鼠、四脚蛇和奇异的小鸟等动物。(苗地插图)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