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7阅读
  • 0回复

永新赣县县级机关搬到基层 龙溪海鹰公社党支部加强政治思想工作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9-03-18
第6版()
专栏:

永新赣县县级机关搬到基层
龙溪海鹰公社党支部加强政治思想工作
本报讯 江西永新县委和赣县县委为加强基层领导,县委各部都搬到基层单位办公。
在春耕生产评比检查中,永新县委发现有些公社以下干部,缺乏领导公社生产的经验。为了适应春耕生产的要求,永新县委决定把全部县委委员分工到片,县委第一书记除了照管全县的工作外,也深入到全县最大、产量要求最高的泮中公社去亲自掌握。除开少数负责钢铁工业的人员外,所有政法、宣教、工交、财贸等部门,只留一到二人在家坚持必要的上下联系外,自现在起至完成插秧止,机关工作全部下到公社、干部下到管理区或生产队,配合公社党委搞好中心工作为主,就地兼搞业务。在哪个公社,业务就以哪个公社为重点,搞好农业生产、业务工作两个试验田。部门与部门之间,实行大结合,树立全局观点,完成春耕生产和本身业务,结合推动其他工作。
现在,已有十多个部门、二百多名干部带着行李和日常办公用品、生活用品下到公社办公和参加生产。财贸部门下到里田公社后,除领导群众做好春耕工作外,在业务上帮助该社搞好财务账目、总结公社建立财务管理的经验。县委会搬到泮中公社南塘管理区办公和干部参加生产以后,这个管理区的支部书记吴志海看到县委干部带头生产的行动后,立即改变过去只领导生产不参加生产的作风,和社员一起去犁田。县监委会搬到石桥人民公社长溪管理区后,发现群众有一种“无肥可积”的论调,他们便上门访问老农户,亲切地交谈,找出了十种肥源。
赣县县委除轮流下放干部到公社当“五好”社员和充实基层领导外,又把全县各机关搬到公社办公,公社则搬到管理区办公,全县所有干部一律配备生产工具,县委也划分战线,固定包干。据统计,全县深入下去的办公室有二百七十多个,进入第一线的干部达二千多名,占全县干部总数的90%。在干部深入的领导下,全县已掀起了以肥料挂帅、整理秧田为中心的备耕高潮。
本报讯 福建省龙溪县海鹰人民公社紫泥耕作区党支部,在领导春季生产中注意加强政治思想工作,干部和社员跃进思想牢,干劲足,大大加快了春耕生产的步伐。
紫泥耕作区党支部从去年大跃进的经验中,深深体会到:作好政治思想工作,是保证大跃进的关键,有跃进的指标必先有跃进的思想;有积极的措施又必先有冲天的干劲。因此,他们在领导争取今年更大跃进中,特别注意抓政治思想工作。他们经常发动社员讨论大跃进对国家和对每个人的好处,为了实现大跃进每个人应作些什么等问题。同时他们还经常围绕各个时期生产活动中的关键性问题,发动群众想办法,献计策;并以“不断革命”的精神,教育那些满足已有成绩、安于现状的人纠正不正确思想,不断地鼓足干劲。如,在开展春耕积肥运动时,有的社员说肥源少,说劳力不足。党支部一面就这个问题发动社员讨论解决办法,一面派人四处找肥源,从思想上和用具体事实提高这些社员的信心。在讨论中,许多社员提出:“积肥如积金,运肥如运粮;人要吃饭,地要下肥。”同时社员们找到了一百多处新肥源,提高了大家的信心,参加积肥的人数很快增加了一百八十多人,由原来日积九万多担激增到十三万二千多担。全耕作区几天内每亩平均积农家肥激增到一千五百担,成为全县的积肥冠军。
最近耕作区党支部把指挥部搬到田间,一面组织有丰富生产经验的老农成立了秧田技术指导组,为密植准备好秧苗;一面发动社员想办法解决劳力不足的困难。许多社员积极进行工具改革来节省劳力。老农吴芋头、吴戽斗等人研究改进了直播机、插秧机等十多种新工具,大大提高了直播和插秧的效率,可以节省四千多个工。
紫泥耕作区由于党的政治思想工作做得好,干部、社员个个雄心勃勃,干劲冲天,各生产队展开了热烈的劳动竞赛。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