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8阅读
  • 0回复

为了劳动人民的健康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9-03-19
第6版()
专栏:

为了劳动人民的健康
一定要多下工厂
上海市立第六人民医院眼科医生杨冠,面对着因为铁屑飞进眼睛不断流着眼泪的车工,既同情又烦躁。他埋怨工人:“为什么不戴防护眼镜?”
后来杨冠到第一机床厂劳动锻炼。他一到车床旁,看到铁屑从刀口处喷射出来,工人斜着身子眯缝着眼睛,竭力避着飞溅的屑渣,不让它飞进眼睛。他还竭力劝工人同志戴上防护眼镜。工人告诉他:戴着眼镜不方便,热气雾花了眼镜片,常常要停下工作来擦镜片,这样会耽误生产。杨冠是个近视眼,本来就戴着眼镜,他俯身凑近车床,不久果然镜片雾花了。他一边擦镜片,一边惭愧地想:“我过去实在太武断,不接触生产实际,在医院空想一套,还以为自己了不起呢。”杨冠想起眼科主任曾经为刨床做过防屑罩,车床是不是也可以做呢。杨冠和厂里的劳保委员一起研究,做了一个四寸宽三寸长的双层玻璃防屑板。
防屑板插在刀台前面的螺丝钉上,机器转动的时候铁屑被挡得纷纷落地,操作的工人可以正对着刀台看,不用偏着身子躲避了。工人很高兴,杨冠也很高兴,他第一个念头就是:以后一定要多下厂。
“你们太好了”
上海中医学院师生下乡帮助除害灭病,有一天,女学生陈以萍在一间偏僻的小屋里,发现床上躺着一个女病人,脸色惨白,身体枯瘦,不说话也不动弹。这是勤丰人民公社社员陆悦梅,幼年时在旧社会的“育婴堂”受尽摧残,虽然解放后有了幸福的生活,但因身体太弱,去年7月间生了一个孩子后,患了高度营养缺乏症,奄奄一息,一些医生都已认为“回春无术”,婆婆和丈夫也已失望。发现这样严重的病人,陈以萍马上告诉了党支部。党支部立即派人去详细检查,诊断出陆悦梅的病是:高度多种维生素缺乏,肺结核并发胸膜炎、支气管肺炎、风湿性膝髋关节炎还有结核性膝髋关节炎。用中医的话来说,是到了“气阴极度亏竭”的地步。面临着这样危急的情况,党支部决定:一定要尽力治好这个病人。党员、团员以及所有大夫都纷纷提出了庄严的保证:要发扬高度的共产主义风格,把陆悦梅从死神手边夺回来。
抢救陆悦梅的战斗马上展开了。老年医师和青年医师携手合作,中西医疗法结合,抢救组为买强心剂,医生们跑到十里外的闵行去买,护理组日夜守护在病床前,端屎倒尿,不嫌脏臭,陈德铭把自己的新被给病人盖,换下她因大小便失禁而弄脏的被子,他们按时煎药、喂药、打针,经过几个不眠之夜,顽强的医务工作者击败了死神,陆悦梅逐渐好转,脱离了危险期,能自己吃饭、喝水,并且已开始和人微笑着说长道短,她说:“医生呵,你们太好了!”。
农民们奔走相告:毛主席派来了“仙人”把悦梅救过来了。
抢救垂危的病孩
天黑的时候,雨越来越大,住在上海县北陆帮助勤丰人民公社防治麻疹的任家维医生,正准备休息,肺炎病孩徐国华的祖父,提着个小方灯走进来,着急地说:“大夫,孩子病重了……。”任家维没等说完,背上药包披起雨衣就走。
三岁的小国华躺在床上,眼睛紧闭,缺氧,呼吸急促而有痰声,鼻翼不停地搧动着,脸色青紫,烧到四十度以上。根据这样严重的状况,一般都应该转送医院,输氧、输水。但是转院需要步行十多里,那么大的雨,对病孩很不利。任家维想:自己是个医生,应该尽一切力量挽救病人。这时,孩子的家长们也在犹豫,任家维果断地对他们说:
“雨那么大,不能送医院,就在家里由我来治疗。
任家维一面给小孩注射青霉素,链霉素一面根据中医化痰的原理,给他吃麻杏甘石汤,小孩缺水,设法输水,任家维就按验方给孩子不断喝清热的茅根汤。一天两天,任家维一直没有离开过孩子的床边,第三天,孩子呼吸平稳能吃东西了,任家维才放心地走了。
(苗地插图)(附图片)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