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9阅读
  • 0回复

贵在“业余”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9-03-19
第8版()
专栏:文化街头

贵在“业余”
秦犁
人民公社化以后,农村文工团更加活跃了。在浙江,我听说在六百多个人民公社里,大都成立了业余的文艺活动组织。这支新型的文化尖兵,活跃在田间、街头、食堂、会场,为生产服务,深受群众欢迎。他们演出的形式多种多样,为群众喜闻乐见。节目内容,都紧密地围绕着当前的中心工作,歌颂先进,鼓舞干劲,为更大的农业生产高潮擂鼓助阵、鸣锣开道,对生产和劳动起了不小的推动作用。
这些公社文工团,有一个共同的可贵之处,就是:它们都是不脱离生产的群众业余文艺组织。文工团员就是农民。他们练得一身文武双全的武艺,既促进了生产,又活跃了农村文化生活。这正是继承了老解放区文工团的优良传统。那时的文工团,就是一边战斗,一边演出;一边劳动,一边宣传的。如果公社业余文工团,向“专业化”的方向发展,脱离生产劳动,那就不值得提倡了。公社文工团,贵在“业余”,主要搞生产,业余闹文艺,这才能不误生产,并从劳动中汲取丰富的题材,也才能使文艺活动更好地促进生产。文工团员们首先是生产者,其次才是文艺工作者。“正业”和“副业”是一定要划分清楚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