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7阅读
  • 0回复

我国最大的糖仓——广东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9-03-22
第6版()
专栏:

我国最大的糖仓——广东
本报记者 赵颖
亲爱的读者:在祖国最南方的广东省,什么东西最吸引你?是她特别富饶的粮食、鱼虾、水果?——还是它的四季常青、姿态似画的河山景色?固然,这些都很可爱,但是,除此之外,在这富饶美丽的广东,还有着比我国其他省都要来得多的甘蔗园,和产量居全国首位的糖厂呢。
在这里,不论是鱼米之乡的珠江三角洲,边陲的雷州半岛和海南岛,或是滨海的汕头地区和粤北山区,到处都有高高密密的甘蔗林,和糖香四溢的糖厂。同别的地区相比,真是别有一番风味。走到我国最大的、日榨甘蔗三千吨的江门甘蔗化工厂制糖车间,就可以看到,巨大的起重机,把像小山一样的甘蔗一捆捆送到机器去压榨和煮炼,从另外一个地方,你可以看到晶莹可爱的白砂糖,像一股巨流似的从输送机冲击出来,经过打包的糖,很快就会使宽大的仓库变得拥挤不堪。在这里整个糖的生产过程都是自动化机械化的。
现在,广东全省已有日榨甘蔗千吨以上的大糖厂十一个,连同中小型糖厂共有九十六个。这些糖厂每天可以吞食近四万吨甘蔗,生产出五千吨食糖。此外,还有几千个土糖作坊,每个榨季,生产食糖十万吨左右。
广东气候温和,是甘蔗生长最好的地方,不但种植的面积大,产量也很高。今年的甘蔗种植面积要由去年的二百一十多万亩增加到二百五十万亩。
远在一千三百多年以前,广东就已经开始制糖。但是真正发展制糖工业还是解放以后的事情。广东的制糖厂,绝大多数是解放后新建的。最近几年,还新辟了海南岛和湛江专区两个新的糖业基地。糖产量增长得更快,去年全省产糖四十二万五千多吨,相当于全国产糖量的16.8%。而今年预计产量要达到八十万吨左右。
解放前广东省的陈济棠,曾想办糖厂,但是没有等到糖厂建成,就急急忙忙从香港买了“洋糖”,贴上商标,冒充广东出产的糖高价出卖。实际上糖厂的烟囱还没冒烟呢!从此,“无烟糖厂”之名就被人们当笑话传开了。但是,现在广东可以毫无愧色地说:我们已经建起了一个完整的制糖工业体系。现在,年轻的广东省轻工业设计院,不仅能熟练地作出日榨几百吨的糖厂设计,而且设计出了质量很好的日榨甘蔗两千吨的大糖厂。基础很差的广东机械工业,也发展成为可以为大中小型糖厂提供全套制糖设备了。
去年,大跃进的战鼓使制糖工业发生了一个巨大的变化,一向被认为只能制糖和作燃料的甘蔗,在江门甘蔗化工厂已经可以综合利用它来生产多种多样的产品了。这个重大的发现为甘蔗制糖工业展示了新的前景,它标志着:一个季节性的单一生产的糖厂,将要变为经营多品种和长年生产的厂了。现在,这个厂不单单是个糖厂,已成为综合利用甘蔗的榜样、标兵、名符其实的甘蔗化工厂。
现在,广东省成十上百的糖厂已经向甘蔗的综合利用迈开了一大步。许多糖厂用自力更生土法上马的办法,建起了酒精、造纸、干冰、蔗腊、糠醛等附属车间,不仅生产出了各种产品为社会主义工业和人民生活服务,而且糖厂的产值大大增加。
像全国各地大力支援广东的煤炭、钢材等情况一样,广东也把丰富的制糖工业装备热情地献给兄弟省区。这几年来,广东在发展壮大自己糖业基地的同时,还为广西、福建、江西、云南、湖南等省区提供了大中小型糖厂的设计图纸,糖业机械,和大批的技术人材,以及甘蔗优良品种等。
此外,从去年开始,广东省还担负了为我国的亲密邻邦——越南民主共和国设计糖厂和提供设备、培养人材的任务。(附图片)
广东江门甘蔗化工厂制糖车间的煮糖工段一角。
新华社记者 郭伟祺、张家昌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