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6阅读
  • 0回复

使用劳力要核算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9-03-23
第3版()
专栏:

使用劳力要核算
曾志
我们的农业生产,去年虽然获得了史无前例的大丰收,粮棉总产量都翻了一番;但是,农业的劳动生产率仍然需要进一步提高。提高劳动生产率,是我国农业生产上的一个重大任务。
要提高劳动生产率,需要先算算账。中共广东省委在计算了去年一个劳动力、一个劳动日生产多少斤粮食,今年每个劳动力、每个劳动日应当生产多少粮食以后,提出今年广东全省要努力争取劳动生产率翻一番。这是实现今年农业生产的更大更好更全面的跃进的最根本的保证。
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措施很多,诸如:进行工具改革,提高机械化、电气化的程度,改善劳动组织,合理安排和使用劳动力,改良耕作技术,提高使用工具的熟练程度,加强政治工作,加强劳动纪律,提高劳动积极性和创造性,等等,都可以达到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目的。必须从多方面努力,使每个劳动力和每个劳动日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
公社和生产队制定生产计划,不但要计算生产多少东西需要多少种子、肥料等等,而且要计算需要投入多少劳动日;还要计算完成一定数量和质量的某种农活,需要多少劳动日。可能有几种做法都能达到目的,这就要选择一种花费劳动最少,而又能把事情办得更好的做法。计算时应该通盘考虑整个工作过程,不能只看到一个片断的工作。例如:用粗制的肥料和肥效相同的精制肥料虽然增产的粮食相等,乍看起来好像精制肥料需要多用劳动力,但是在运肥上却能节省更多劳动力。又如,在预防自然灾害方面,一时看起来会觉得所花费的劳动对增产是无益的;但是,如果不预防,等灾害发生了再挽救,就要花费更多的劳动力;受了灾害,还会使在培育作物方面所花费的许多劳动成为白费力气。对各项增产措施,都要通盘考虑,仔细核算。经过这样核算,就可以做到合理使用劳动力,节约劳动力,提高劳动生产率。
在劳动力使用上实行精打细算,中心目的是有利于发展生产。一般地说,单位产量越高,单位产品所花费的劳动也越少。但是,在实际生产中也可能出现这种情况:本来生产三百斤粮食,只需要十个人工,再增产三百斤粮食,却需要十五个人工,比生产原来的三百斤要多花费五个人工。在这种情况下,是投入增产所需要的这样多人工呢、还是不投入?答复是肯定的,只要有这样多的人工,就应当投入。因为在我国目前的条件下,增产主要还是靠人工而不是机器,能够以较少的人力增产更多的粮食,当然很好;不能,则稍为多花一些劳动力也是值得的。只能在保证增产的前提下尽可能地节约劳力,而不能为了节约,把应当使用的劳动力也不使用。
劳动力使用上的精打细算,主要是为了避免浪费,把劳动力使用得更合理,在力求增产更多东西的条件下,做到少花费劳动力。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