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1阅读
  • 0回复

他们走在计划的前面——记南岳人民公社工具革新的成效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9-03-23
第3版()
专栏:

他们走在计划的前面
——记南岳人民公社工具革新的成效
本报记者 周荣
田间即景
3月,湖南省衡山县春耕已进入了繁忙的阶段。前几天我访问了这个在我国五岳之一的衡山脚下的南岳人民公社。
进入公社纵横数十里的地区,宛如置身在一个万马奔腾的战场。积肥、运肥、沤肥、培育春收作物、精犁细耙的春耕活动,搞得热火朝天。社员们在劳动中使用的很多是经过改良或新制的新工具,正向春收作物田里送肥的是数以千计的板车、土火车、鸡公车。青年社员胡文宣,推了八百斤肥;后面一串青年人,推的比他不相上下。
步过田垅,很多社员正在加高氹沿、翻氹。看到他们使用的都是一种新式的木制“打沟翻氹器”。一人在前拉索,一人在后操作。社员们说,这比原来要提高工效两倍。果真,我在田边停留还没有五分钟,他们就搞好了一个氹。
在水田里,这里也普遍推广了一种运肥的新式工具,叫做“污船”。社员李春汉把三担肥装入污船里,用力一推,污船像脱弓的箭,“哗”的一声从田边滑到了田中。在二十丈长的水田中,从这头到那头,只需推两下就到了。社员叫这为“水上梭”。
从田垅直朝山坡走去,见山上有一百多人在积肥,却不见人运肥下山。仔细往前边一看,空中架有一条运肥索道,从山头到山脚,还有两条土木混制的滑溜槽,槽有丈把宽,槽圳两尺深,槽底是光滑的木板。正注视中,山头上几十担肥,一下就从槽子里流到了山脚边的田里。社员们兴奋地告诉我,有了“索”和“槽”,肥料再多也不用人运了;一百个人从山上往下挑,还顶不上一个槽运肥的那么快、那样多。
在那两个山坡狭窄、弯曲的山道,以及从田边到田中心等地方,都用凳子、木头架起了桥,可以直达,社员们称此为“天桥”。有了它,使人少走了很多的路。九关桥队在一条弯曲的山道上架起了天桥,原来绕道四里,现在只需走一里。一群挑着重担的社员,走在天桥上笑逐颜开,都说这确是“天桥”。
我站在高山上俯视田垅,亲眼看到了巧干苦干的人们,他们在春耕中做出了多么大的成绩:六万亩水田里,肥氹星罗棋布,每亩打上了星子氹五至七十个,共沤上了氮磷钾优质混肥六百担;九千亩春收的油菜和麦子,长得又浓又密又高,油菜田里开满黄花,真是花香十里。社党委会的同志曾经告诉我:“全凭群众性的工具革新赢得了劳力。”此刻,我对这句话更有深刻的体会。
这个公社在春耕中展开了工具革新运动,共推广了车子八千部,山头运肥流槽四百九十三条,天桥一万处,污船千多个,打沟器七百八十二个,空中索道五十三条。就是这些工具,帮助公社出勤的一万一千个劳力,每天做了三万五千到四万个劳力的事,平均提高工效两倍多。原来计算从2月初到4月底止,春收春播共缺劳力一百一十万个;通过工具革新运动提高工效后,现在已经提前多做了二十万个劳动日的农活了。
因地制宜革新工具
要问这个公社工具改革为什么有这么大的效果呢?还得提到公社的党委会。那是元月下旬的一个春夜,公社党委第一书记刘文贵,坐在办公室,专心在思考和分析自己几天来在检查备耕工作中发现的情况和问题。他一时高兴,一时又锁着双眉。这到底为什么呢?
原来,他在检查中看到,社员们正根据“八字”宪法和保证稻谷亩产三千斤指标的措施和要求,拼命苦干。这是他高兴的原因。但想起群众在生产中苦干的多,巧干的少,根据生产进度,屈指一算,从2月初到4月底插完秧为止,六万多亩田的春收春播共需工二百二十万个,全公社一万一千个劳力只能出勤一百一十万个劳动日,足足相差一半。于是,他又锁起了双眉。
他锁眉,并不是表示畏缩,而是在深思熟虑地谋划解决劳力奇缺的办法。想来想去,主要的办法还是有成效地把工具革新普遍搞起来。
第二天,刘文贵、刘作明、刘威风三个公社党委书记,来到了师古桥大队,邀请了大队的总支书记、大队长、木工、社员十多个人,一边从田垅走向山坡,又从山坡走向田垅,一边察看地形特点,一边根据这个队的特点想出了工具革新的办法。当天下午,书记们和社员们就架起一华里长的木火车木轨,木匠连夜赶制了一个土火车箱,第三天开始推肥,一个中等劳力一次推了十八担,而同等劳力只能挑一百二十斤。旁观的社员,个个拍手称好。接着,用竹子做成一种轻巧灵活、能推三五百斤重、适于走田垅的鸡公车,又在山上创制了提高工效百倍的运肥流槽,肥多的山头上架起了空中索道,弯路、山沟、两坎之间架起了直达的木桥,打沟氹翻氹也创制了“打氹翻氹器”,水田还推行了污船运肥。几天中,师古桥队能革新的工具都革新了,全部使用了起来,工效显著提高了。公社党委立即在这里召开了现场会,十五个大队的党支书、队长、社员、土技术员一百多人都参观,当场进行了表演,同样的几种工具作了比较,当场定型。队长、支书和代表们回去后,工具改革运动就迅速开展起来了。
各队都因地制宜地革新工具,山区的队着重多挖山头溜槽,架空中索道,架天桥;平地着重推行了土火车、鸡公车;水田运肥污船和打沟翻氹器,普遍推广。公社三个农械厂和十六个大队的修配站,根据定型的式样,日夜赶制。这样,工具革新又快又好,制出一件就使用了一件。
全公社春耕中缺少的一百多万个劳力,就是这样依靠群众性的工具革新解决了。
更大高潮在前边
群众性的有成效的工具革新运动,不仅解决了春耕中的劳力不足问题,而且为下一步田间管理革新工具作好了准备。我访问公社党委书记刘文贵同志时,他特别强调了这一点。
他告诉我,在大搞群众工具革新时,从社党委到生产队的党支部,都成立了以书记为首的工具革新办公室,打算把工具革新坚持到底。同时,又有意识的培养了敢想敢做会使用工具的一百一十多个土技术员。通过这次运动,全公社已有九千多个劳力成了推车能手,还修了公路和大车路三十华里,田间车道一千多条,这都是为下一段革新工具作了准备。
在这个基础上,公社初步计划在下一段生产中,再革新具有普遍性的工具五到七件,能节省劳力一百万个左右。一百一十个土技术员,在各大队党支书的亲自指导和帮助下,正积极设计和试制各种模型。九关大队土技术员李唤民和党总支书赵少峰,正在研究试制新式杀虫喷雾器、快速锄草中耕器、水田旱土两用播种器,公社技术革新办公室主任杨新生也正在改制一种新式轻巧的插秧机。一个更大的工具革新高潮正在形成中。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