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2阅读
  • 0回复

麦克米伦的旅行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9-03-23
第5版()
专栏:伦敦通讯

麦克米伦的旅行
本报记者 潘非
在访问了莫斯科之后,英国首相麦克米伦曾先后前往巴黎和波恩。现在,他又到了华盛顿,同艾森豪威尔举行会谈。
在短短的一个月内,麦克米伦几乎绕了地球一圈,使自己成为西方国家中一个十分活跃的人物。
以莫斯科为起点,以华盛顿为终点——这一精心安排的旅程,本身就具有一定的意义。
麦克米伦把他访问苏联的目的,概括为:只是“探测”,并非“谈判”。换句话说,他只是去探听苏联对一些重大的国际问题——特别是德国和柏林问题的观点和态度,以便西方国家有可能制定出它们的共同政策。
事实上,苏联在德国和柏林问题上的立场和政策,一向十分清楚和明朗,早已为西方国家所共知。
麦克米伦既然把他的访苏目的局限于“探测”的范围之内,就不能不使这次访问的作用大大降低。例如,麦克米伦没有接受苏联提出的缔结两国互不侵犯条约的建议,而缔结这样一个条约,正是他不久以前所主张过的。对于当前一些重大的国际问题,麦克米伦也没有决心去试图解决。
但是尽管这样,麦克米伦访问苏联仍然有其积极意义。英苏会谈公报,肯定了以和平协商的方法,而不是以战争的方法,来解决国际争端。正在那个时候,美国的一些领导人则进行着讹诈与恫吓,扬言要在柏林问题上使用核武器。英苏双方并表示希望从速停止核武器试验。公报还提到,双方讨论了关于在欧洲一定地区限制部队和军备的可能性问题。
1955年由艾登提出、后来由波兰的腊帕茨基计划具体化了的在中欧建立安全区的思想,第一次在政府首脑一级的水平上进行了讨论。
此外,在麦克米伦访苏以后,英苏之间的贸易关系和文化往来,有了新的进展。
所有这些,对于国际局势的发展,起了有益的影响。而对于英国本身来说,由于麦克米伦访苏的结果,由于它多多少少进行了独立的外交活动,使得英国在西方阵营中的地位有了改变。
作为访问苏联的逻辑结果,是麦克米伦同戴高乐和阿登纳分别举行会谈。英国解释举行这些会谈的必要性:麦克米伦把访苏的结果告诉它的西欧“盟国”,并商订对策,而且,不论戴高乐也好,阿登纳也好,在目前情况下,他们都不可能或者不宜于前往苏联。
英国虽然还谈不上身价百倍,但是,他在西方阵营中的地位显然已提高不少。而在此以前,即自从自由贸易区计划失败以来,英国在西欧已陷于十分孤立。
目前英国同西德和美国的关系是很微妙的。
阿登纳希望麦克米伦澄清英国在欧洲安全区问题上的态度,并担心英国在这方面采取进一步的行动。阿登纳竭力反对建立这样一个安全区的计划,不论这个区域内的部队全部撤出也好,减少也好,或者冻结在现有水平上也好。因为这样一个计划的实现,将打断西德重新武装的进程,阻挠西德获得核武器,并且为德国问题的解决创造了有利的气氛。
在过去谈判自由贸易区计划时,西德在英法的争执中扮演了一个举足轻重的角色。现在,情况正在开始改变:英国竭力摆脱旧日的被动地位,并想尽办法来压低西德的气陷。
在同美国打交道时,英国的嗓门比过去高了一些,气也壮了一些。英国对美国在贸易上所采取的某些措施,进行了公开的抨击。麦克米伦并在议会中拍胸脯保证:当他到达华盛顿后,一定向美国抗议,要艾森豪威尔“注意这个国家中强烈的反对情绪。”
值得注意的是,在不久以前,同保守党和英国官方有密切联系的一些英国报纸,一致宣传麦克米伦已成为西方阵营中的第一号人物。它们说:杜勒斯已经病倒,戴高乐自顾不暇,阿登纳老朽不堪;麦克米伦现在所起的作用,是谁也代替不了的。
目前正在进行中的英美会谈,就是在上述的背景下开始的。
麦克米伦到达华盛顿后的第一次发言,就直截了当地提到了英美关系问题。他说:
“当我们面临着一些严重的和紧急的问题时,互相依赖没有比今天更为必要了。”麦克米伦进一步解释:互相依赖的主要因素或基石,“是英美的合伙关系”。
“互相依赖”这一西方政治中的术语,一年来早已消声匿迹。现在,麦克米伦又加以重申,并赋予它新的涵义。
艾森豪威尔当然并没有沉默。早在麦克米伦到达美国的前三天,艾森豪威尔在一次广播演说中说道:“我们不能够仅仅为了表示所谓的‘灵活性’,而接受会破坏美国及其盟国的安全的任何协定或安排。”
大家知道,正是麦克米伦,最近不断地强调西方国家在策略上必须有“灵活性”。
每当美国为了捍卫自己的“领导地位”而进行反击的时候,英国往往向后退缩一下。例如,艾森豪威尔曾亲自出马,反驳英国报纸把麦克米伦捧为“第一号人物”的言论。艾森豪威尔说,美国的地位并没有改变,它仍然是西方阵营中的“领导力量”。紧接着,“泰晤士报”就发表社论,把麦克米伦改称为“中间人”——他起的不是领导作用,只是“通”的作用。
一个月来的事态表明:英国曾在个别问题上采取了一些外交上的主动(如访问苏联);但同时更应看到,这根本谈不上英国在对外政策上有什么重大的转变。事实上,麦克米伦自己就说得很清楚:英国在德国和柏林问题上的立场,同美国是一致的,所不同的只是策略。他也想改变西方国家在德国和柏林问题上所处的不利地位。
如果注意到英国今天还不能不依靠美国的贷款过日子,还不能不在镇压民族解放运动中寻求美国的“合作”,就可以知道,英国还不可能同美国分道扬镳。
但是,重要的事实是:美国在德国和柏林问题上已处于十分孤立和极为被动的境地,它在西方阵营中的地位已大大削弱;而另一方面,西德和法国已结成联盟,正在把英国排斥于西欧事务之外。这就使得英国必然会、并且将继续会利用一切机会,来打击竞争中的对手,竭力提高自己的地位。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