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阅读
  • 0回复

多加工,多增产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9-03-24
第3版()
专栏:

多加工,多增产
于明
在争取小麦大面积高产的群众运动中,安徽舒城县绝大部分的公社社员,抱定“小麦不到手,管理不罢休”的决心,田间管理精益求精。但也有少数社员产生了两种思想:其一是“麦子长得出神,不管也能收千斤”;其二是“离收麦只有两个月,再努力作用也不大了”。其一是自满情绪的流露;其二是自馁情绪的表现。两种思想的表现形式不同,实质则是相同的:小麦大局已定,不必再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了。这两种思想都是不符合实际情况的,都是有害的。
有亩产千斤的必胜信心,这是好的。可是,如果不是建立在实际行动中的信心,而是“不管也能收千斤”,那就不是真正的信心。现在大部地区的小麦已经过了返青关,有的地区开始过拔节关,还有最重要的抽穗、扬花、灌浆等关没有过。在这一期间,可能发生的灾害还很多,稍一疏忽,就会减产几成。在这种情况下,那能“不管”?
两个多月,看起来不算多长的时间;对麦子来说,却决不是“作用不大”,而是极关重要。如去年安徽六安淠东一社的二千二百亩小麦,每亩获得八百零七斤的产量,在全国是少有的大面积丰产。这个社的产量指标,直到去年3月中旬还只有四百斤。3月中旬,省委地委的负责同志到社检查工作,发现增产潜力还很大,发动群众讨论,把指标提高到每亩八百斤。指标定到十分,社员精神便为之一振,措施随之立刻跟上,实行了适时锄草、看苗追肥、搭架防倒伏、及早防锈病等办法,做到了党员、团员、积极分子划片包干,块块田有专人负责,踏踏实实,一气到底进行管理。这样做的结果,虽然临收割前80%的小麦发生了锈病,因为防治及时,还是亩亩丰收,产量加番。舒城县芦镇公社大树生产队,去年有一丘五分地的小麦,原来长的很好,后期便没有管理,结果收了一百五十斤,只合亩产三百斤;另一丘七分地,原来长的差,在拔节后期,连追二次人畜粪,一次草木灰,结果共收了八百八十斤,亩产合千斤以上。两相对比,相差很多。
安徽省舒城县及时发现这两种不利于争取小麦更大丰收的思想,发动群众鸣放辩论,使麦田管理的战鼓越敲越紧,士气更加振奋。这是完全必要的。现在小麦大面积高额丰产运动越来越接近决战阶段了。对于反映了自满和自馁两种情绪的“定局”思想,都要反对,要用真正的自信和自强不息的精神战胜它们。这样,才能确保立于不败之地,才能进一步夺得更大的战果。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