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4阅读
  • 0回复

发掘丰富的民族音乐宝藏 民族音乐研究所深入调查搜集取得很大成绩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9-03-24
第6版()
专栏:

发掘丰富的民族音乐宝藏
民族音乐研究所深入调查搜集取得很大成绩
新华社23日讯 民族音乐研究所在搜集、整理、研究我国民族音乐方面已取得很大成绩。
这个研究所在成立以来的五年中,搜集到的古代、近代的各种民族乐器有一千五百件之多。他们还搜集了数百部流散在民间的木刻或手抄的珍贵的古代乐谱,其中一些有代表性的作品已经译成现代乐谱,包括几乎失传的古琴曲七十多首。从这些乐谱中,他们已摸索到三十多种古人记谱的方法。此外,他们还收集了有曲调的民歌两万多首;搜集了许多罕见的、甚至是孤本的有关音乐的书刊、图谱、画片;出版了包括专著、论文集、教本、调查报告、乐谱、图片等民族音乐研究资料一百多种。这些,不仅为编写一部比较完整的中国音乐史提供了珍贵的资料,而且为音乐家们继承祖国民族音乐的优秀传统、从民间音乐中吸取养料以发展现代音乐创作,创造了条件。
这个研究所的工作人员经常背着录音机、摄影机,深入到深山古刹、农村原野以及少数民族地区,发掘我国丰富的民族音乐宝藏。五年中,他们共进行了三十多次音乐调查、采访活动,在许多少数民族地区作了全面的细致的音乐调查。许多珍贵的古代乐曲、乐器和优美的民间歌曲,就是通过这些广泛深入的调查采访而获得的;许多认为久已失传了的乐谱和记谱法,也是这样重新发掘出来的。如在西安附近,他们发现迄今尚保留着的一种古代大型鼓乐队所用的乐谱,跟十二世纪词人姜白石所用的乐谱几乎完全相同;在山西五台山寺院,他们发现那里乐队所用的乐谱,跟十一世纪张炎记载下来的一种记谱法相同。这些发现,帮助音乐史学家顺利地解决了某些古代乐谱的翻译问题,使六世纪的七弦琴名曲“幽兰”、七世纪名曲“广陵散”、十二世纪词人姜白石的词曲,以及其他许多古代器乐曲、戏曲等,都得以恢复它们的艺术魅力。
去年,这个研究所还对现代民间音乐生活作了重点调查,出版了有曲谱的“大跃进民歌专辑”等。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