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5阅读
  • 0回复

关于编写工厂史 提高工厂史编写的质量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9-03-24
第7版()
专栏:报刊文摘

关于编写工厂史
提高工厂史编写的质量
王伟
读了“边疆文艺”上的“工厂史”,使我受到了极为深刻的阶级教育。工人施文良说:“我常把新旧社会的亲身经历拿来对比,因为一对比,是红是黑,是好是歹就更加分明,一对比就更加热爱共产党和毛主席。干活的劲头也就更大了!”他说出了“工厂史”在厂矿中结合中心任务,推动生产的作用。说出了“工厂史”对工人同志们,特别是青年工人的教育意义。但是我认为它的教育意义还不仅于此,即使没有亲身参加过这种斗争的人,读了“工厂史”后,也受到了很大的教育和鼓舞,从而更勇敢地向共产主义前进!“工厂史”的教育意义是全民性的。
“边疆文艺”所发表的“工厂史”,都是工人讲述或写成的。虽然多是些片断生活的回忆或一个简短的故事,但由于都是讲述者的切身经历,文章中表现了强烈的工人阶级的思想感情,读来感到十分亲切,激动人心。使人从中形象地看到了我省(云南省)工人斗争的一个历史轮廓。可以看到我省的工业如何在党的领导下,由小到大,如何在一个荒芜的基础上,建成了社会主义的工业;具体显示了工人阶级在劳动中所表现的伟大的集体主义思想和不断革命的精神。
但是,对照一下我省各厂矿工人斗争的实际情况来看,就各厂矿革命历史的发展来要求,现有的“工厂史”无论在数量和质量上,就显得不够了。
中国的工人阶级,是在极为残酷的阶级斗争中成长起来的。要真实地反映出斗争历史发展过程,就必须多方面地、深刻地写出工人同志们的生活和斗争。必须多方面地勾画出当时的社会背景。譬如,在当时,反动的统治阶级除了在物质上、肉体上去奴役和剥削工人,在思想上、精神上、文化上也进行了残暴的扼杀。……我们的工厂史,应当扩大反映生活的面,从不同的方面来揭露并鞭挞这个野蛮的社会,从而更使人从本质上认清并仇恨那个剥削人的制度!
要做到这一点,在“工厂史”中就不能只反映一个人生活上的遭遇,更不能见事不见人。应当写出工人阶级与敌对阶级的对比,要显示出当时斗争的趋势。当然这些都要通过具体的人和事件来体现,所以在“工厂史”中要注意人物的描写。尤其要着重描写那些站在斗争前列的先进的工人们,以及那些为了伟大的阶级事业而付出生命的烈士们。因为在他们身上,具体表现了显明的阶级特性,在他们的思想行动中表现出了工人阶级的高贵品质。
对敌人的描写,也不要简略。从本质上讲,资本家、地主、特务或军阀都是些利欲熏心、剥削成性的人,是些灵魂上已经腐烂了的动物。但是,在当时的社会里,它们却有着不同的面目:既有狰狞的暴徒,也有老奸巨滑的笑面虎。既有贪婪的饕餮者,也有阴恶的假慈悲。假如,我们能如实地揭露出这一切,会使人们更进一步体会到阶级斗争的残酷性和复杂性。
我们“工厂史”的编写工作,必须更广泛的发动群众,更细致的发掘史料。在酝酿阶段中除了注意事件的始末外,也要求讲述者去回忆正、反面人物的活动,当时的环境气氛及其他的有关的细节等。在记录时,要求记录者不只做到基本情节的真实,而且要记下那些对人物的生动描绘,要尽量记录下讲述者的语汇,千万不要以自己的语言去代替。
在编写“工厂史”时,应当注意到它的连贯性。我们认为,事先各个厂矿应根据自己厂矿的历史发展过程,并参考“工厂史”编写小组所掌握的档案或有关资料,分出阶段,理出线索,找出每一阶段中最主要的事件,订出编写计划。然后围绕着主要事件,再去召集所有参加这一事件的工人或有关的职员、家属开座谈会,进行回忆、记录。已经整理或发表了的“工厂史”,仍可做为素材进行加工。
一部完整的“工厂史”,除了写出了历史上的斗争而外,还必须要描写解放后几年来厂矿的发展,也要写出工人阶级在大跃进中所表现的敢想敢干的革命气概和共产主义精神。据说,昆明钢铁厂准备在“工厂史”中,编写革命英雄谱。我们认为,这种作法是值得在各厂矿中推广的。
(摘自“边疆文艺”1959年第2期“编写工厂史也要普及与提高相结合”一文)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