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8阅读
  • 0回复

公社生产队劲大志高 喜见农村新高潮来到 八福村生产队力保粮棉大增产,“学八福、赶八福”在陕西各地热烈展开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9-03-25
第1版()
专栏:

公社生产队劲大志高
喜见农村新高潮来到
八福村生产队力保粮棉大增产,“学八福、赶八福”在陕西各地热烈展开
本报西安讯 陕西蒲城县城关人民公社翔村管理区八福村生产队,全队社员干劲冲天,今年决心继续发扬苦干实干巧干精神,在公社统一领导下掀起新的生产高潮,力争实现更大更好更全面的跃进。
目前,这个地处渭北旱原地区的生产队,正根据他们提出的“大战一百天,一季顶四年”的豪迈口号,千方百计地加强麦田管理,立志把小麦低产的“黑锅底”翻过来,力争今年小麦平均亩产由去年的七十八斤提高到一千五百斤。在力争小麦大丰收的同时,全队社员还抓紧进行各项夏杂粮的田间管理和棉田的备耕工作。保证全队棉花总产量比去年增长四倍多,粮食总产量增长十倍多。
最近,由中共陕西省委第一书记张德生率领的检查团和蒲城县委、蒲城各公社党委的负责同志,在一次现场会议上对八福村的麦田做了一次检查。检查结果表明:这个队的麦田一片葱绿,畦平垅直,水饱肥足,麦苗整齐而茁壮,发育和分蘖都很正常,三类苗只占全部麦田的9%,大部麦田的有效分蘖都在一百万株左右。因此,大家一致认为,八福村生产队只要继续鼓足干劲,做好田间管理,实现小麦亩产一千五百斤的指标是完全可能的。
这个生产队是由八福自然村的一百五十一户农民组成的。由于地处旱原,地下水源深达三十五公尺,全村在1958年以前没有一口浇地水井,一半耕地土质很坏,当地群众称为“茅草之地”;过去耕作又非常粗放,不少土地下种前不翻地不施肥,因此解放后每年生产虽有发展,但速度很慢,1958年以前仍然年年缺粮。1956年,组成了一个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那时,社里经常要从其他生产水平较高的村庄拨口粮和籽种支援八福村。1957年冬整社时,有些外村的农民,曾到八福村贴大字报,批评他们不会务庄稼。八福村全体社员为此连续举行了几天社员大会,热烈辩论了究竟能不能在生产上迅速翻身。会上,全体社员都憋足一股劲,齐声说:“挽起袖子大干一场,来年再见高低”。村支部又在社员中进行了“鼓足干劲、团结生产、自力更生”的教育,领导开展了人人献计献策,人人比干劲、比措施的丰产竞赛。1958年开春以后,全体社员不管天寒地冻,在地里打下了二十二个深有十多丈的水井,挖了五十个水窖,国家贷给了一部分生产用款和七部水车,其他队也供给他们水车四部,进行支援,因而有史以来都没有水浇地的八福村,破天荒地有了水地。在大搞水利的同时,秋田和棉田都深翻六寸多,施底肥六千多斤,改变了过去下种前不深翻地不施底肥的旧习。下种后,及时进行了耙耱、追肥、锄草、防虫等各项田间管理工作。结果,去年秋粮和棉花都获得了大丰收,第一次由缺粮村变成了余粮村,并且偿还了国家贷款,社员实际收入比1957年增加了66%。
1958年的大跃进和人民公社成立,鼓舞了八福村生产队力争今年实现更大跃进的信心。去冬今春,这个村的耕地都深翻八寸到一尺以上,有的深翻二尺以上;全部麦田平均施底肥两万多斤,有的施了三万斤,比去年增加两倍到三倍;小麦的下种量也由去年的十五斤左右增加到三十四斤,并且全部种子都进行过药剂拌种。为继续解决水源不足的困难,社员们又挖了两道渠道,把几个水井的水汇成一股,实行并井远流;同时男女老幼一齐出动,在严冬中背冰润田,扫雪归田,进行麦田冬灌,现在他们正在把所有水井继续掏深,以保证春灌用水。在以麦田管理为中心的春季生产中,全队还开展了群众性的工具改革运动,并且改善劳动组织和生产管理,以解决工具和劳力不足的困难。最近,全队一天一夜就做成轻便木制手推车一百五十辆(每户一辆),使送肥效率提高一倍以上,及时完成了麦田追肥。他们在各个环节中挤出一切可以挤出的人力,投入生产的第一线,大大加强了生产。仅从炊事人员和其他管理人员中就抽出了二十四人,投入麦田管理工作。生产队队长、副队长、党支部书记和团支部书记都直接兼任四个农田专业队队长,同社员一起劳动,分工包干领导各个专业队,既减少了层次节约了劳力,又使领导更加深入。各个专业队还实行了定额管理和奖励制度,社员的出勤率和劳动效率都比过去大大提高。
八福村生产队的冲天干劲和巨大成就,极大地鼓舞了全公社和邻近各县的广大农民。这个队在3月初以亩产小麦一千五百斤的指标提出挑战后,全社八十四个生产队都热烈应战,广大社员决心“学八福,赶八福”,把麦田管理工作越作越细,一寸不让,争取实现小麦亩产双千斤社。蔡王村生产队和八福队一样,生产条件不好,他们在八福队提出挑战的第二天,就举行全队社员大会,修订指标,措施加码,保证今年的小麦亩产量要比去年提高四倍。半个多月来,社员们昼夜轮班苦战,风雨无阻,现在全部麦田又追肥和除草各一次,并且每亩地上了大量草木灰,以防止倒伏。许多社员每天向地里送粪三十多车,劳动效率比过去提高十倍。城关管理区各生产队除全部麦田都及时进行了施肥、灌水、除草等工作外,还专门给八百多亩三类麦田多施了十三万斤土化肥和人粪尿,三类苗连连升级,二类苗已和一类苗并驾齐驱。全管理区的六十眼半成品水井在几天内就全部修好,投入春灌,十二个土化肥厂的日产量已由七千斤提高到十一万斤。同样处于渭北旱原地区的韩城、邠县、乾县等县的公社和生产队,也纷纷向八福队应战,他们和蒲城县全体农民一起,展开了争夺渭北旱原地区小麦千斤县的红旗竞赛运动。韩城全县的八十四万亩麦田原计划亩产六百斤,社员们接到八福队的挑战书,立刻在全县展开“增指标,添措施,鼓干劲,争上游,破千斤,夺红旗”的竞赛运动,立誓今年实现小麦亩产千斤县。芝川公社涺丰管理区各个生产队苦战八昼夜,给四千八百多亩小麦施了追肥,水地全部进行了灌溉,全县不久前已积肥一百三十二亿斤,麦田追肥、春灌、除草等各项工作都进展神速。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