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0阅读
  • 0回复

更勤更俭,勤俭办公社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9-03-25
第1版()
专栏:社论

更勤更俭,勤俭办公社
勤俭的原则,是我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原则;厉行节约,是社会主义企业进行内部积累的根本方法。我国广大人民对党的勤俭建国、勤俭办社、勤俭办一切事业的方针是十分熟悉和热烈拥护的。建国十年来,我国人民依靠这条方针,不仅迅速地医治了严重的战争创伤,而且使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高速度地发展了起来。1958年,我国人民在党的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的照耀下,高度地发扬了勤俭的精神,以冲天的革命干劲,实干苦干巧干,取得了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胜利,出现了工农业生产全面大跃进。奋战在农业战线上的广大农民,不仅使我国的农业生产获得了空前的大丰收,而且找到了人民公社这个加速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最好的组织形式。现在,摆在全国农民、全国人民公社面前的任务是,如何更合理地利用空前大丰收的强大的物质力量、如何充分地发挥人民公社所特有的巨大优越性,也就是说,在新的情况下如何根据勤俭办社、勤俭办一切事业的原则,实现党中央提出来的农业生产更大更好更全面的跃进。
大丰收,公社化,给勤俭的原则带来了新的内容,给我们执行这个方针提出了新的要求。空前大丰收,使我国广大乡村迅速富裕起来。这种富裕同世界上先进的国家比较起来,虽然水平还是很低的;同我国人民的远大理想比较起来,虽然还差得很远,但是同过去比较起来,却是空前富裕和强大了。公社化的实现,由单一的、规模较小的农业社,发展成工农商学兵各项事业密切结合、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的规模很大的人民公社,力量是空前地强大起来了,农业社过去不能办、办不好的许多事情,人民公社也能开始兴办了。面对着这种新的情况,人们容易产生两种看法和想法,因而也就产生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和做法。有人认为,大丰收了,公社化了,可以不必再十分强调勤俭的原则了;办事情可以“大方”些了,不必再精打细算、“斤斤计较”了。但是广大的干部和劳动人民却认为:丰收了,公社化了,不仅不应该产生任何铺张浪费的思想,反而应该更加珍惜自己的劳动果实,更加合理地利用人民公社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更要勤,更要鼓足干劲;更要俭,更要厉行节约。毫无疑问,后一种看法和想法是完全正确的。
为什么呢?道理很简单。人民公社规模大,人多、资源丰富,再加上去年大丰收,力量空前强大了,这是事实;人民公社经营的生产事业很广泛,不仅有农业,还有工业、商业和各种各样的多种经济,这也是事实。但是,正因为如此,我们才特别需要强调贯彻勤俭办社的原则。问题不是十分明显吗?家大业大以后,第一,容易产生“不大在乎”的思想;第二,稍一疏忽,就会造成很大的浪费,略加注意又会增加很大的收入。以人力为例,每个公社都有几万人甚至十几万人。人多,这是一件大好事,是人民公社具有巨大优越性的主要标志之一,但是只有当我们把这样雄厚的人力合理地运用起来的时候,人民公社的优越性才能充分发挥出来。现在,人民公社不仅经营着很多的生产事业,也举办着很多的生活福利事业,每个公社都有几百个公共食堂,几十个托儿所、敬老院和很多别的服务性事业。如果在每一个公共食堂和托儿所多用一两个人,看起来好像不算什么;但是,加到一起就是几百人甚至上千人。同样,合理地把劳动力组织一下,想法改进一下工作方法,改革一下工具,每个食堂和托儿所因而减少一两个或者三五个人,就能够腾出几千人去加强生产战线。几千人,这是一支多么巨大的力量。再以物力为例,大丰收以后粮食多了,广大乡村实行了“吃饭不要钱”的伙食供给制或者粮食供给制,这当然更是天大的好事。如果因此就不再注意节约,只要每个食堂浪费一些粮食,就会造成惊人的浪费;同样,稍加注意,就能够使我们节约下很多的粮食,使我们的生活得到更大的改善。这里是河北省遵化县建明人民公社的事实:这个社在去年刚成立公共食堂的时候,因为有些人不注意节约粮食,在两个月的时间内,仅仅两个生产队就浪费了粮食一万多斤。今年初,他们实行了以人定量、节约归己的计划用粮办法后,两个月全公社一百多个生产队就一共节省了三十七万多斤粮食,几乎家家都有了存粮,而且比过去吃得更好。再以财力为例,公社收入多、钱多,这是事实,但开支的方面也广,开支的数量也大。一进一出,常常是几千元、几万元。
这里是江苏吴县唯亭公社的事情:今年这个社开展植树造林运动要买十万树秧,要是由别人把树秧送到公社,一棵树秧要六角钱,公社一计算,开支太大不合节约原则,发动社员自己去运,一棵只合三角钱,自己多勤劳一点,一下就节省了三万元。从这许多事实中可以看出:公社化以后,生产发展了以后,不仅不应该产生任何铺张浪费的现象,而且应该更勤更俭,更加精打细算;更要合理地运用自己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更要千方百计地降低成本、节约开支。这样,我们就能够集中更多更雄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去发展我们的生产事业,增加收入,更好地改善社员生活。
勤俭办社、勤俭办一切事业的方针,是一个积极发展生产的方针,是更多更快更好更省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方针。执行勤俭的方针,当然是为了节省很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但是,这并不是说该用不用、该多用不多用。我们主张减少非生产人员;主张缩减非生产性的开支;主张缩减能够缩减的生产性的开支;主张先不要忙着盖办公大楼、俱乐部;主张不要成立专业的文工团、剧团等等,是为了更合理的利用公社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停办、缓办一些今天还不太需要的事业,是为了明天更快更好地兴办这些事业创造条件。因此,我们的勤俭方针,我们的厉行节约方针,是同我们加速社会主义建设的总的方针联系在一起的,是同我国人民的愿望、要求联系在一起的,是同我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联系在一起的。人民公社应该充分发挥它特有的又“大”又“公”的优越性,更合理地利用自己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促进公社的各项生产事业,首先是农业生产更快的发展。
正确地贯彻勤俭办社的原则,要依靠全体公社工作人员和广大社员对勤俭办社的方针的正确认识,也要依靠公社的健全的经营管理制度。有了正确的认识,又有了健全的组织保证,勤俭办社的方针才能更有效地全面地贯彻。每个人民公社都应该进一步建立和健全计划管理制度。这种计划管理表现在劳力使用方面,是根据公社的生产任务,合理地组织劳动力和尽量减少非直接生产人员;并在各个劳动组织中实行定额管理和责任制,要明确规定个人劳动定额和小组或生产队的集体劳动定额,要真正做到“事事有人作,人人有事作”。表现在财力、物力使用方面,则应该加强公社的财务管理,推行经济核算制,尽量节省开支、降低成本,保证公社的一钱一物都能发挥它最大的效用。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集中足够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更快地发展人民公社的生产事业;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更充分地发挥人民公社的优越性,促进我国社会生产力的更快发展。
过去,当我们的生产还很落后,物资还很缺乏的时候,我们依靠着勤俭建国、勤俭办社、勤俭办一切事业的方针,克服了无数困难,使我们的农村经济迅速地发展起来;现在,当我们的生产已经有了很大提高,物质力量已经更加强大,特别是有了人民公社这样的具有巨大优越性的社会组织以后,进一步贯彻勤俭办社的方针,一定会使人民公社的经济更快更好更全面地发展起来,一定会使全体社员的生活随着生产的迅速发展获得更大的改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