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2阅读
  • 0回复

谈落实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9-03-25
第2版()
专栏:

谈落实
王朴
办任何事情,都要落实。
不落实,就像人悬在半空,脚不踏地,那样事情一定是办不好的。
有时候,布置一件工作,会也开了,决议也做了,任务也分配了,似乎万事大吉了。其实不然。往深里一追,任务还只是停留在口头上、书面上,并没有一竿子到底,并非钉是钉,铆是铆,具体问题都实实在在解决了。
这就叫不落实。不落实就是没有解决问题。要想解决问题,就一定要落实。
这是一般的道理。在经济工作中,落实尤其重要。因为经济是一个十分复杂的有机体,一环扣一环,一环不落实,往往会影响到一连串的环节。
在经济工作中,首要的一环是计划要落实。今天本报有一个好例子。
上海机床厂在讨论国家计划的时候,把生产任务一竿子插到底,交到每个工人,再自下而上地逐级制定跃进计划和措施,使人人目标明确,个个措施可靠。这体现了计划落实的精神,也体现了经济工作愈作愈细致的精神。
计划落实,是个很细致的组织工作,各级经济领导机构都得做。拿企业来说,把生产任务交给工人讨论,自下而上地逐级制定计划和措施,是很重要的。经过这么一次讨论,可以使计划更符合于客观实际,有利于充分发挥职工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解决了一些领导机关平衡计划时所不能解决的问题。但这还不能叫完全落实,因为这还不能保证整个企业按期、按量、按质地完成国家计划。要做到这一点,企业的领导同志,就得在组织职工讨论国家计划的基础上,把各车间、各台机器所生产的产品进度,按月、按旬、按日排出来,把原材料和工具等的供应计划,也按月、按旬、按日排出来,然后指定专人负责,指定专人逐日检查,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拿一个地区或一个部门的领导机关来说,要使计划落实,就必须把具体的产品计划分到工厂去。谁生产主要设备?谁生产辅助设备?谁生产主机?谁生产配件?原材料怎样供应?先生产什么?后生产什么?等等,都要定得清清楚楚,把每一个企业、每一种产品的生产进度,逐月逐旬排出来,并且指定专人负责经常检查督促,否则,笼笼统统地开会布置一下,至于什么产品安排在什么地方,安排在哪一个工厂生产,什么时候完成,生产中有什么困难等等,都不甚了了,就有使计划落空的危险。这种不落实的安排,可以说是等于没有安排。
社会主义经济是有计划按比例发展的。一个部门、一个企业,不能按期、按量、按质、按套地完成国家计划,都会给别的部门、别的企业增加困难。特别是重要产品,如目前机械工业中的轧钢、矿山、洗煤炼焦、发电、排灌机械和机车车辆等对保证钢、煤、粮、棉四大指标实现有直接关系的设备,一定要按期、按量、按质、按套完成计划,否则就会牵动全局。所以,对于重要产品的生产和重点建设项目的计划安排,更是一点也马虎不得的,非落实不可。
党的八届六中全会公报指出:“经济工作一定要愈作愈细致。”愈作愈细致,从经济工作的方针、政策、计划方面说,就是愈作愈符合于客观实际,愈实事求是;从经济组织工作方面说,就是愈作愈具体,愈深入,使计划愈落实。今年以钢、煤、粮、棉四大指标为中心的国民经济发展计划,是符合于客观实际的。现在的问题,就是各级经济部门、企业单位要使组织工作赶上大跃进的需要,使各项计划项项落实。
强调计划落实绝不是保守。保守是对有利的条件估计不足,对于经过努力可以办到的事不去办。落实是对人民的事业具有高度的负责到底的精神,是踏踏实实的一丝不苟的作风。不论做什么事情,都不要满足于开会布置,发指示,满足于“大概差不多”,而要牵藤摘瓜,穷根究底。这种作风,是使凡是经过努力可以办得到的事能完满实现的保证。这种作风,不仅在经济工作中需要,在任何革命工作中都需要;不仅是领导工作人员需要,一般工作人员也需要。这种事事讲究落实、人人讲究落实的作风和蓬蓬勃勃的革命朝气,和冲天的革命干劲结合起来,我们就可以战胜任何困难,大踏步地前进。
第一季度快过去了。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必须争取时间,一分一秒也不让空过去,必须紧紧抓组织工作,使每一种产品特别是重要产品都落实,都能按日、按旬、按月和按套完成计划。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