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0阅读
  • 0回复

三门峡的春天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9-03-25
第2版()
专栏:

三门峡的春天
张丽君 李瑞杰
三门峡随着黄河里冰凌的消失,进入了第二个跃进的春天。
一到工地,首先吸引你的是小山一样高的两道大土坝,它们像右岸伸出来的两条巨臂,横断了黄河的主流,和峡谷中央的混凝土防水线紧紧联结,形成大坝右岸基础工程的围堰。神门岛和鬼门岛深深地埋在上游横向围堰的底下,看不见了;中流砥柱也埋在下游横向围堰的底下了。基坑中间是低于神门岛四十七公尺的深谷。
神门河断流以前,这里还是三门峡三股激流的中心。三门峡的岩石是这样坚硬,劈开峡谷的黄河是这样暴烈,多少万年以来,河底终于形成了那么一座陡峭、突兀的悬崖峭壁。拦河大坝的主要部分——电站,就将在这里建筑起来。根据计划,在今年汛期以前,拦河大坝的迎水面部分先要修起三十多公尺高的一道混凝土墙来;从今年起,像解放以来有过的大洪水都将被它控制起来。这是伟大的战斗任务。要实现这个任务,本来必须用五年时间浇筑的二百二十多万方混凝土,现在要在汛期以前,完成它的四分之一。
年初,当基坑河水抽干以后,开挖大军就进入这个水底深谷里,为大坝浇筑清理出一个坚固的岩石基础来。
能不能很快把岩石基础清理出来,这是能不能提前浇筑的关键。
可是,这里除了陷人的深达几十公尺的淤泥以外,就是深槽、裂隙,清理起来非常费劲。虽然条件是那么困难,开挖大军的干劲却那么足,四万多方石头和七万多方淤泥的任务,他们只奋战了五十一天就胜利地完成了,比原施工设计提前了五个多月。
在水底深谷清理淤泥时,因为坑深,流砂大,眼看着具有强大威力的“乌拉尔巨人”三方电铲使不上,于是上千人的清淤大军进入深坑,挖的挖、抬的抬。他们把严冬当春天,在悬崖峭壁展开了红旗竞赛。满山谷红旗招展,岩壁上贴满了五色缤纷的大字报。他们饶有风趣地把这番热闹场面比喻作“大闹龙宫”。
清淤大军里有一个非常显眼的青年,他穿着一身褪了色的单军装,经常挑着满筐泥飞跑。他就是复员不到半个月就报名来三门峡当民工的张根甲。他在战争中立过四次功,现在又立志要在建设中立功。四十一岁的民工卢成林比起小伙子们来算老了些,干劲却不小。他和小伙子竞赛,一个人包下一个青年突击组的挖泥量。卢成林的家是“黄泛区”,过去黄河一发脾气就把万顷良田变成荒漠,他说他现在要帮助黄河改改脾气。
在英雄们的手下,水底深谷的岩盘露出来了。突破了这个关键部位,眼看可以全面出击了。突然清淤大军发现人门河口又是一块奇怪地形——一个“八”字形的深槽,越挖下面越宽,越深,好几个班战斗下来还探不到底。在这紧张关头,领导上立即采取紧急措施,把吴满山、王进先、谢廷禄三个青年钻工突击组调来进行突击。他们都是三门峡有名的突击手。吴满山说:交给我们吧!只要两次爆破就要它交出底来!这三个突击组经过四十八小时的苦战,终于在这方圆一百五十多平方公尺的面积内探到了河底岩盘。
离开预定交出坝体基础只有两天的时候,虽然关键部位一个个被突破了,可是待清理的工作面却还有一大半。这简直是一场分秒必争的攻坚战。风钻手们干了一班又是一班,他们说:无论如何也要按时把基础交出来。本来,加班是要经领导批准的。不过,这一次批准也罢,不批准也罢,他们就是不回去休息。动员王进先带头回去,他说:我同意,你问问组员们走不走。领导上只好批准他们加一班就回去,谁不听指挥,就干脆不准加班。吴满山和全组一起,一干就是两个班,好不容易把他们动员回去,可是他们只睡了五个钟头,又来了。那两天,工程局的各个单位都锁上了门,绝大部分干部都到工地参加义务劳动。交出坝体基础成了压倒一切的任务。
在峡谷的两岸,大坝两翼——左右岸的非溢流坝,轮廓已经显露出来。四个月来,眼看着它们从平地升起,就等着和水底深谷中升起来的大坝联成一体。右翼向河谷伸展的一端,已经联结到旧日的“狮子头”上。不过,“狮子头”早已削平,只是安装场坝体的一块基石了。
在右翼担任浇筑任务的是有名的“猛虎连长”孟庆喜领导的九个班。1958年的浇筑新纪录都是他们创造的。右岸非溢流坝开始浇筑以来,主要的施工机械不是担任截流的紧急任务,就是去支援基坑开挖。孟庆喜说:“机械少,我们就边施工,边想办法。”各种土洋结合的办法就这样想出来了。有的地方用汽车栈桥法,有的地方是溜槽加斗车。为了节约钢筋,工人们把栈桥墩子改用混凝土的。赵福江班创造了斗车浇筑每班六百四十三点七方的高纪录。
我们去他们宿舍的时候,正碰上他们开每天一次的红旗评比会。各班长都把自己班的情况摆出来。谢全庄班今天出了点小事故:水电大学来参加义务劳动的学生中,有一个人手上碰了点皮。有事故是不能得红旗的,可是副班长陈焕琨还是不甘心,非要把全班的干劲讲一讲:斜丁坝砂砾石回填,四百方的任务完成了六百方。而昨天是五百方得的红旗。
赵福江班的副班长闸枝庭一再强调说他们的斗车推得出色。他们在四十天中,已经连创九次新纪录。今天当然也不例外,一辆斗车在八小时内推了一百三十多趟,平均三分钟就在五、六十公尺的道上跑一趟。
评的结果,红旗归唐玉清班。他们的任务是把七根混凝土柱子运到浇筑仓里去。六公尺长一根,足足有六百公斤重,运的时候还要经过一个大陡崖。公认这是个困难任务。孟庆喜估计四个钟头能完成就是快的,所以在布置任务时说:能按时完成就算很不错了。结果,他们只一个小时就运妥了。
在左岸,黄河的新的河道——大坝溢流部的梳齿型廊道工程的上部,七个栈桥墩子已经耸立起三十公尺高,就像顶天的支柱直插云霄。为了下半年大坝混凝土的浇筑高峰,在这些栈桥墩子和右岸浇筑的电站坝体上面,要铺设起一条横跨大河的能通柴油机车的钢轨栈桥。八台起重二十五吨的塔式吊车将要在横跨大河的栈桥上,把火车运来的混凝土直接倾泻到形成坝体的浇筑仓里。
今年三门峡的春天充满了更大跃进的气氛。到明年,明年春天,大坝就要把今年汛期拦住的洪水放下去,滋润黄河下游广阔的土地,使瘠地变良田,良田变得更肥沃。(附图片)
三门峡拦河坝左岸梳齿工程上已经架起三十公尺高的栈桥墩子。
 本报记者 张丽君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