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0阅读
  • 0回复

百花争艳 上海举行戏剧会演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9-03-25
第6版()
专栏:

百花争艳
上海举行戏剧会演
新华社上海24日电 上海市最近举行了历时一月的戏剧会演。参加会演的有三十七个戏剧单位、十个剧种、五十多个剧目。其中新创作的现代戏占了半数。
这次演出的优秀剧目,不少都是专业与业余文艺工作者合作,经过反复研究、讨论和多少次修改才写出来的。
这次会演主要是进行艺术交流,用专家和群众相结合的方法,对戏剧界一些带有普遍意义而又重要的问题进行自由讨论,以促进戏剧艺术的繁荣、兴盛。会演的许多剧目都将继续进行加工、整理,以便参加将在5月间举行的第二阶段的会演。
上海人民沪剧团和华联扬剧团等四个单位用五卅运动的题材,从不同角度写出了“星星之火”、“黄浦江的激流”、“史红梅”等戏。作者和演员们以饱满的政治热情歌颂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这次反帝反封建的伟大斗争。这三个戏相当成功地塑造了杨桂英、刘英、老孙、志英、史红梅等无产阶级革命者的形象。反映人民公社幸福生活的甬剧“东风吹春”,生活气息很浓,人物形象鲜明突出,语言生动活泼。许多戏剧工作者在去年边演出边劳动边创作等活动中获得的成就,已经在舞台上体现出来了。
根据真人真事创作的通俗话剧“三个母亲”,沪剧“晴空万里彩云飘”、“争上十三陵”,都跳出真人真事的圈子,成为感人的艺术作品。老艺人伍赛文编写的“三个母亲”,吸取了我国戏曲的传统创作方法和民间喜闻乐见的形式,情节曲折,矛盾尖锐复杂,在观众中引起极大的注意。从报纸上一则小消息受到启发,经过艺术加工而成的小型沪剧“争上十三陵”,清新活泼。
这次会演中整编或新创作的京剧“海瑞”、“淝水之战”,越剧
“智审泥神”,昆剧“墙头马上”,淮剧“女审”等历史剧,都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昆剧“墙头马上”,通过一对在墙头马上一见钟情的男女,强烈地攻击了封建婚姻制度,颂扬了一个比崔莺莺、祝英台更加大胆、泼辣的烈性女子李倩君。
上海特有的滑稽剧种这次演出的四个戏,不仅在演出方面改变了过去那种乱出“噱头”的缺点,而且突破了以往表现小市民生活琐事的圈子。描写工农业生产大跃进中新人新事的滑稽戏“不夜的村庄”、“样样管”,反映的是严肃的主题,同时又保留了喜剧的风趣。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