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5阅读
  • 0回复

他们的生命在北极夜中放出光彩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9-03-29
第3版()
专栏:北极通讯

他们的生命在北极夜中放出光彩
本报记者 李楠
提到北极地区,人们最先联想到的自然是冰雪、风暴和严寒,但是许多人也许没有想到这里有一年比一年变得比较温暖一些的趋势。科学家们研究出温暖的来源是因为大西洋的水流注入北冰洋的水量增多。但是居住在北极圈内的人们却另有一种说法。他们说,开辟的科学站和城镇越来越多,来的人越来越多,因此,北极也就逐渐温暖起来了。
人们带来光和热,温暖和光明,这一普通的道理在北极地区更显得非常的突出和鲜明。不是别人,正是英勇豪迈的苏维埃人在改变着北极地区的面貌。他们在北极中心建成了科学的村镇,他们在漫长的黑夜和荒凉的岛屿撒下了明亮的珍珠。他们日日夜夜在为地球其他部分的人们发出气象材料,他们不知疲倦地在发掘着北极地区的宝藏。
该怎样来描述这些平凡而又伟大的普通苏维埃人啊!在第七浮冰站,他们的人数不多,一共才二十八个。半年的北极夜是漫长的,难以忍受的,风暴是凛冽的,冰块随时可能破裂,凶恶的白熊会出其不意地迎面扑来。但是他们不但没有畏惧,没有疲倦,反而每逢提到北极的生活和工作情景时便神采奕奕,精神百倍。浮冰站上的气象工作者歇皮洛夫已经在北极地区工作二十多年了,但是他照旧被这些气象仪表,被浩繁的科学工作所吸引,年复一年地来北极地区。他说:“如果我现在才二十岁,再一次选择职业的话,我一定还是选择作一个极地工作者”。歇皮洛夫二十多年前第一次在新地岛上过冬,一连几年,岛上的条件都是非常艰苦的。有一次他在外边工作时遇到风暴,风势大得使人站立不住,只好伏在地下,虽然看得见小屋中的灯光在前面不远处闪烁,但是却不能前进一步。后来风势减弱,同志们发现他已经冻得半死了。又一次他出发去为站上人员取面包,临行时满天星斗,月色皎洁,但是走上半路却又遇到了风暴,他只好用随身带的猎枪来帮助前进。他至今还不明白这次又是怎样走出来的,但毕竟这个体格坚强精力旺盛的人又一次战胜了北极自然的暴力。二十多年来,他经历了多少风暴寒冷和漫长的北极夜,他又发出了多少科学资料供人们利用啊!
二十多年来,歇皮洛夫看到北极地区的科学网越来越大,自然的淫威在节节退却,人类在步步前进,技术和生活条件大大改善了。越野车代替了雪橇,鲜肉代替了咸肉,第一号浮冰站一共只有十吨物资,而现在一次春末运输就是两百吨物资;原先的帐篷里面也冷到零下二十度,现在的帐篷内是零上二十度,温暖如春;从前小飞机只能载两人,行李要吊在机身下面,现在现代化的大飞机在北极各科学站间来来去去。他说:“我二十年来看到北极地区的进步非常惊人,工作的内容越来越丰富,因此每次离开以后,又像游子希望回家一样,又回到北极的科学站上来了。”
最使我们感动的是北极工作人员的忘我劳动精神,这是一种俄罗斯人民所特有的忠实于祖国任务、对事业抱献身态度的高尚品质的体现。我们在站上访问的日子,天天看着他们迎着风雪,把皮衣往身上一披,然后就迅速消逝在一片迷蒙中;看着他们回到帐篷里来,一身变白,满面冰雪,胡须上也挂着冰条;看着他们每隔一个小时拿着火炬去纪载气象仪表上的纪录;看着他们放送探空气球时被狂风卷得站立不住,似乎将要随着气球飞去。他们在这些日常的艰苦的劳动中创立着功绩。
站长别洛夫是一个令人难以忘怀的人物,他的身上兼有学者、领导人员和普通劳动者的优秀特色。我们伴着他坐在一间装配式的狭小的木屋里,这是他的工作室和寝室,书桌上堆满了科学资料和书籍、显微镜和图表。他给我们看了一张他用了十年的劳动绘成的北极地区地面形势图。注视着这件色彩纷纭的图面,我们仿佛透穿了北极的冰层和数千公尺的海水,看见了那海洋底下的错综复杂的地形。山脉、深谷、平地,历历在目。别洛夫告诉我们,这张地图曾经使英美的科学工作人员感到惊异,他们不但惊异苏联人民已经把北极洋底了如指掌,而且更加惊异的是俄罗斯人这种坚忍细致、埋头钻研的精神。给我们看完了地图之后,别洛夫又坐到书桌旁边,俯首在显微镜上面,仔细观察从数千公尺深的洋底取上来的泥土和沙砾。十几小时过去了,我们还看见他小窗上的灯光在狂风卷起的雪团中闪烁。
在我们生活在站上的第四天,原来冻合了的裂缝又活跃起来了,冰原上响起了尖锐的警报声音。在这样突发的紧张时刻,我们看到了这些冷静的科学工作者们突然变成了像战场上的敏捷的战士,站长别洛夫变成了临危不乱、镇定有方的指挥人员。这时天地是昏暗的,分不清狂风吼声和冰层破裂的声音,但是富有经验的站上人员能够立刻判断出危险的方向,二十八个人一起集中在一个地区,从事一场征服北极最前线的战斗。等到危险已经肯定过去了的时候,他们的全身已经变成似乎是冰雪铸成的了。大家聚集在俱乐部里,喝上一杯热茶,又立刻分散到各个观察岗位上去。
生活、工作和战斗都要结成一体,这是每一个极地科学站的传统。这种精神是多少年代积累和培养起来的。科学工作人员在谈话中告诉我们,这种传统从远处来说,可以追溯到伟大的俄罗斯北极探险者塞多夫时代,近一些来说,应该提到1934年的车留斯肯号轮船事件。这年2月份车留斯肯号考察船被冰山撞毁,人员撤到冰块上面,飘流待救。但是车留斯肯号人员没有消极等待,他们一面和困难恶劣条件作斗争,一面把避难的冰块变成科学研究的基地。他们飘流了两个多月,进行了庞大的研究工作。等到结束飘流,回到大陆的时候,他们不仅庆幸生还,而且把大量的科学材料搜集起来了。
车留斯肯号事件奠定了以后浮冰科学研究站的基石。车留斯肯号人员这一把工作、生活和战斗结合在一起的苏维埃式的方法和作风在今天北极地区的工作人员中得到了继承和发扬。
生活、工作和战斗把浮冰站上的二十八个人变成一个坚强的集体。向困难和自然暴力作斗争的英雄主义、集体的友爱和团结使这一人数很少的集体仿佛拥有无限的力量,使每个人都变得高尚和勇敢。有一次浮冰站的医生,一个热情活泼的青年人和我们谈到浮冰站上的集体主义精神时说:浮冰站上的一切工作和生活是按照共产主义的精神组织的。
浮冰站的人们目标一致,思想一致,在生活上不分彼此,在工作上不分巨细。这里的工作除按专业分工外,又共同负担一切劳动任务。我们第一天看到这位马卡连科医生时,他是在搬运物资,第二天又看到他变成了厨师,第三天又在电机房遇到他,他变成了给机械师递送材料的助手。但是他又是医生,只要有哪个帐篷里有人不舒适,他立刻就到哪里去了。在野外的时候,我们发现医生在注意每个人的面孔,原来他是怕谁未曾留心,让北极寒风把皮肤冻坏。多么细致的关心同志的人啊!
在极地工作者的大家庭中,马卡连柯还是一个新的成员,他去年才来工作。但是他的熟练和热诚已经使他在同志们中间获得了信誉。他告诉我们说,看起来,他已经被北极地区的磁力吸引住,将来的生活不会和它分离了。
在站上的工作人员中,地质工作者桑姆松洛夫是一个特别热忱好客的人物。他几乎每天都要抽一点闲暇来我们的帐篷中谈话。他才三十来岁,但已经在北极地区工作了十多年的时间。作为青年地质工作者,他抱着青年人的热爱新鲜事物的幻想来到了北极边远的地区。年复一年,他愈加懂得了一项真理:越是站在最艰难地方战斗的人,越是容易显示出生命的价值。他说:“我抱着好奇的心理来到北方,但是在北方我却了解了生命的价值。当生活在北极工作站的友爱的集体中间,当在地图上点完了最后一点,正在这时,喝到一杯远从祖国心脏运来的浓茶,听到一曲莫斯科专门为北极工作站播送的歌曲,这时你又会想起下一步的工作,你会涌现新的力量,你会感到你得到了作为一个人所需要的支持和幸福。把生命和青春献给祖国的人才能理解到这种支持和幸福的意义。”
比起各地的边疆地区的生活和工作来,北极的困难是要大得多的。但是对于苏联的北极地区工作人员来说,一切困难却都仿佛没有什么,我们看到,因为气候恶劣,飞机每次起飞和降落都很不容易,偶然和飞行员莫斯卡林科谈起能否让北极的气候变得理想一些时,这位沉静的白俄罗斯人回答说:“就让北极永世永代这样狂暴和严酷吧,这又有什么可怕的呢!我们的前进是挡不住的。”
任随北极海洋上的寒风多么猛烈都不能动摇苏联北极工作人员的顽强意志。飞行员阿希波夫驾着四发动机的图四式重型飞机降落在一浮冰块上,这种飞机需要一千五百公尺长的跑道,但是飞机还没有来得及飞走,突然一阵烈风震动冰块,飞机下的冰块破裂了,一千五百公尺的冰块变成了九百公尺。但是阿希波夫一点没有犹豫,他钻进机舱里去,把飞机冲向九百公尺的跑道。在最后一段地区,飞机离开了冰块。
这是我们在浮冰站上所听到的一件北极飞行员的英勇事迹。这样的事迹的创造者们立下的无数功绩汇合成苏联人民征服北极的光荣事业。在这个人民的事业中,不少北极工作者的名字已经成了新时代英雄主义、坚强勇敢的象征。
迷蒙雪野数千里,漫漫长夜大半年。在这地球的北国边疆,苏联北极人员,就像坚固的大树一样,挺立不拔;就像出征的战士一样,奋勇前进。他们的生命在北极夜中放出光彩。给北极广大的土地和海洋带来温暖和光明。(附图片)
这是在北极浮冰上一个苏联科学站的全景
弗·叶高罗夫摄(塔斯社稿)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