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3阅读
  • 0回复

武夷山上情谊深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9-03-29
第5版()
专栏:

武夷山上情谊深
本报记者 梅国宝
1958年的春天,江西省上饶地、专直属机关的青年干部施有贵等十六人,下放到了武夷山上的一个小村子杨家排。这伙人一到杨家排就受到热烈的欢迎,群众同他们见面的第一句话就是:“毛主席派你们来帮助我们建设山区啦!”红军老战士艾松林立即把自己的两间房子打扫的干干净净,让出来给干部作寝室。群众也很快就送来了铺板和稻草。第二天他们便在这个村子的农业社生产小组长肖胜学的指引下,找荒山、开荒地,就像回到家乡一样搞起生产来了。
杨家排原属武夷山闽北苏区,共有十一户人家。这个村子以产茶为主,全村共有三百多亩茶林,每年可收三、四千斤茶叶。由于劳动力少,茶林多,1到5月便忙不过来,总要到山下请一些人来帮忙。要是错过了季节,本来可以制成全国闻名的“武夷岩茶”的嫩茶,就会变成树叶子。
施有贵等十六人到杨家排,一转眼就到了5月。这时,杨家排显得特别紧张;这虽然是由于摘茶的季节到了,更主要的是山下正在开展轰轰烈烈的生产运动,劳力不足,没有人能挤出时间到山上帮助采茶,整个采茶任务全要自己完成。但是全村只有十几个劳动力,除了必须留五个人负责插秧、种玉米以外。剩下的就不到十个人,茶多人少,季节又紧,怎么能不紧张。本来就是多雨的武夷山,这时的雨又像决了口的黄河水一样,不断地往下落。焦急不安的情绪在杨家排人们的脸上出现了。就在这个时候,施有贵等刚刚种完玉米,一了解到这个情况,他们便决定改变原来的生产计划,把砍伐茅竹的工作推迟一步,集中全力帮助群众突击采摘春茶。消息一传开,群众大为振奋。
突击摘茶一开始,下放干部施有贵和社的生产组长肖胜学便分别带领着干部和群众,整天出现在崇山峻岭中。为了进一步鼓舞群众的生产热情,他们还组织了红旗竞赛。群众的情绪更高涨起来了。山区的羊肠小道是既滑又硬,下放干部们没有习惯走这种路,一不小心,就会跌倒。小个子王爱顺是经常滑倒在山坡上打滚滚,弄的像个泥菩萨,但她没有叫苦一声,跌倒了就爬起来,继续摘茶叶。雨像故意与人们为难似的,一个劲儿往下落,加上山风又大,根本就没有办法撑伞,他们便不撑伞,光着头在山上摘茶叶。十几天中,他们的衣服经常是黑夜干、白天湿。在采茶的时候,他们的身上一直就像浸在水中一样。社里的生产小组长肖胜学过意不去,几次送来了蓑衣,但都被施有贵拒绝了。
十几天中,施有贵等十六个干部帮助群众采摘了一百多亩茶叶。杨家排胜利地完成了摘茶任务。
春茶摘完以后,施有贵等急着到一座很远的山头上去砍茅竹,他们忘记了种上的玉米还没有锄第一次草。社员肖来生将这一情况告诉了小组长。大家一商量,便三人一帮,五人一伙,在二天多的时间里,把干部玉米田里的草都锄了;脱了蔸的地方,他们很细心地补栽上从自己田里移来的玉米苗,一丘丘的玉米地弄的整整齐齐、干干净净。不几天干部回来了,施有贵和几个同志,肩着锄头就往玉米地跑;可是到一丘地草被锄光了,到另一丘地,草也是被锄光了。他们走遍他们所种的玉米地,没有发现一丘地里有草;一棵棵的玉米长的又青又嫩,亭亭玉立,很是讨人欢喜。这种意想不到的新情况,一时把他们弄得莫明其妙。是那些好心肠的人帮了他们这样一个大忙呢?
在一个夜晚,上完了文化课以后,施有贵为了玉米草的事,代表全体下放干部向杨家排的人们致谢。他很激动地说:要不是大家帮助把玉米地里的草锄掉,玉米就会让草压死了。我们保证今后一定把玉米培植好,争取个大丰收,来感谢大家。他的话刚一落音,社员肖来生便站了起来,他说:我们帮你们锄点草算得什么,你们帮我们学文化、治病,还拼着命抢着帮我们摘茶叶,还有许多,我都记不清楚了。我们才真要好好地谢谢你们呢!大家都在热烈地议论着。这时坐在一边的老红军艾松林也说话了,他说:“大家都不要争论了。干部帮助我们,我们帮助干部,都是应该的,这叫做鱼帮水、水帮鱼,大家说对不对?”他的话把大家说得哈哈大笑起来,接着,连续不断的掌声、笑声冲破了这寂静的山林。(附图片)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