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5阅读
  • 0回复

老英雄开荒山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9-03-29
第5版()
专栏:

老英雄开荒山
本报记者 刘光辉
去年冬天的一个深夜里,淡淡的月光洒在地面上,树叶不动,毫无风声,大岭山上笼罩着严寒。
木炭组组长曾祥春躺在床上抖索了一下,冻醒了。他爬起来穿上衣裳,从枕头底下摸出个电棒,走出门外;随手又拿根竹棍做拐杖,就向密林中走去。曾祥春边走边想:垦殖场里炼铁十分紧张,上午党委书记肖建国从钢铁基地打电话回来问,木炭窑是否点了火,钢铁基地等着要木炭用;现在还不晓得下午赶着装的六个窑烧得怎么样了。由于集中用心思,忘却了寒冷,八里崎岖的山路不知不觉就走完了。窑旁没有一个人,木炭组九个人经过一番苦战,现在都已回家休息了。曾祥春一到工地便迅速爬到每个窑门口看了看,窑膛里火烧得正旺,心里才放了心。为了慎重,他又仔细地检查了一遍,然后就找个草把垫着躺下来,守着炭窑。树林里刮来阵阵寒风,飘着露水,曾祥春不时爬起来看看窑里的火势,又暖暖身。后来露水淋湿了草把,他就蹲在窑门前度过了寒夜。
第二天晚上,十点多钟了,党委书记肖建国又从钢铁基地挂电话找曾祥春要木炭,说:“今天晚上要突击运二千斤木炭到钢铁基地来,否则炉子到明天早晨就停火了。”曾祥春扔下电话就召集小组会布置了任务。九个组员的情绪都很高。可是组员们还提了个意见:不能让组长老曾去,说:“组长是上五十岁的人了,到钢铁基地又有五十多里山路,该照顾一下。”曾祥春感激地回答:“这件事你们不要管。”他带领组员上山每人装了一担木炭,自己也装了一担,有六十多斤重。装好后大家挑着就往钢铁基地跑。月亮光不大明亮,曾祥春眼睛有点花,看不清,一脚高一脚低地挑着重担走在最前面。他虽然体格比较好,曾经在战场上受过伤的左脚还是有点发软,但是曾祥春拼力挑着往前走。组员们见到组长这样顽强很感动,腿酸肩痛也感到算不了什么。天亮时到达了钢铁基地,党委书记非常高兴,他握着曾祥春的手说:“老同志呀,你真辛苦了,我代表全场同志们谢谢你们。”
曾祥春就是这么一个老战士,身经百战,负过几次伤,受过敌人拷打审问,对党的事业忠心耿耿,从来不知道什么叫困难。熟悉他的人说:“老曾同志平时什么事情都抢先带头干,待人又亲切,从来不以老革命居功骄傲。”来到大岭山后,为了建设山区,他并不因为年老示弱,而是与青年人比武赛劲。群众选他当小组长,他是全组里起得最早的人,天还蒙蒙亮,就打扫房子,到处巡视,准备工具,像一个当家人一样。由于他工作、劳动样样好,被评选为1958年场劳动模范、县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
这是上山后不久的事情:场党委号召开荒,分给曾祥春小组的任务是三天开荒十五亩。不是开一般的荒地,而是长满了四、五尺高的茅草和树丛的“硬板地”;树蔸紧靠树蔸,每个蔸扎根一公尺深。开荒第一天,全组只开了四亩地,晚上曾祥春躺在床上,两手都是五指拧不成一个拳头,背酸腰痛,然而他忘却了这些,还在用心考虑在两天内怎样完成其余的十一亩开荒任务。第二天拂晓,他就为组员们准备好了锄头和土箕,并通知炊事组这天把饭送到工地吃。组员们一起床,曾祥春就领着大家上工;一到工地拉开阵势就干了起来,他站在最前列,拼力挥起锄头挖地,组员们在后面拼力追赶。到晚上七点钟收工,全组共开了八亩荒,比第一天多了一倍。晚饭后曾祥春召开小组会,他对组员们讲述了一些当年红军艰苦战斗的故事后,说:“建设山区虽然苦,但比起红军来还差得远,算不得什么。”组员们听了,忘记了手痛、腰痛、背痛、胳膊痛,说:“我们要向红军战士们学习,冲破一切困难,坚决完成任务。”会后大家扛着锄头就往工地跑,在月光下干了一整夜。结果全组提前一天并超额三亩完成了任务,被评为开荒模范组。
曾祥春上山后特别关怀山区人民。在去年秋收秋种时,大岭山下有孚农业社(现桥头公社有孚生产队)大批劳动力上了钢铁前线,社里一千多亩晚稻黄熟了没有人收割;大岭垦殖场党委知道后号召全场下放干部去支援。曾祥春第一个报名参加了支援突击队,并担任突击小组组长。在四天五夜的突击战里,曾祥春领着组员在田里劳动,在田里吃饭,在田里住宿,组员们累了,他就讲战斗故事,鼓励大家;晚上,他带着青年小伙子小李和小王睡一个草棚,照料他们盖被子。这些日子里,为了迅速帮助群众割完稻子,他起得早、睡得晚,劳动时又不休息,好像一台开动的机器一样永不停止地工作着;这样也就更鼓舞了全体突击队员的干劲,及时帮助群众割完了晚稻。从此后,大岭山区人民一见到曾祥春,就尊敬的打招呼叫他:“老英雄。”(附图片)
董辰生 曹振峰 赵志方 插图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