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3阅读
  • 0回复

背阴河编织忙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9-03-29
第6版()
专栏:

背阴河编织忙
陈宗汉
黑龙江省五常县背阴河人民公社盛产高粱。用高粱秫秸可以编席子和盛粮食的茓子;社区内的双刀护山上长着密茂的柳条和苔条,又是编篓子、簸箩、簸箕、筐子的好材料。因此,这里的群众都有编织习惯,而这里也就成为全县编织品的重要产区。
去年,大跃进的浪潮涌进了背阴河乡,水利工程和大炼钢铁需要大批土篮、簸箕、筐;粮食丰收了,要的茓子等编织物更是既多又急;本乡、本县的需要增加了,历史上有供应关系的哈尔滨市、伊春市等地的需要量也大大增加了,他们不断写信、派人找供销部要货。
供销部的同志们认真分析了情况:认为要充分满足大跃进的需要,编织生产的资源、技术都不成问题。主要是劳动力如何调配。去年全乡有九千九百六十五个劳动力参加农业生产和其他活事,还有一大部分妇女,因为从事家务劳动不能参加生产。
为了组织妇女劳动力参加编织生产,供销部就选择了新富作业区进行试点。这个作业区的党支部非常支持他们。党支部在这个作业区里办起六个食堂、四个托儿所,把妇女劳动力解放了出来,并且把技术熟练的老年人也动员起来,根据每个人技术特长适当分工,普遍推行了流水作业法。编织操作,一般有五道工序:橹、破、压、刮、编。技术差的就让他们做第一道工序——橹,技术熟练的编织能手,就让他们专门担任“编”的工序。这样,就使各人发挥所长。于是,整个作业区编织生产开展起来了。
试点成功了,供销部立即向乡党委作了汇报。乡党委也很支持他们,首先在新富作业区召开了现场会议,推广他们挖掘劳动潜力开展编织生产的作法。并在全乡普遍成立了托儿所、幼儿园、食堂,然后又仔细地把全乡的劳动力重新加以安排,调动出可以参加编织生产的劳动力和半劳动力。乡党委第一书记并亲自挂帅,掌握这项工作。不久,各作业区普遍建立起编织加工工厂,作业区支部书记担任厂长,各生产队也成立了车间,由队长担任车间主任,层层负责,加强领导。此外,还根据编织生产的特点,采取分散生产的做法,使在家的妇女也能参加劳动。当全乡人人动手,投入编织生产的时候,需要的原料增多,党委就用“串”、“代”、“采”、“节”的办法,根据每个作业区的现有原料和生产能力,进行调剂串换,全乡解决了十万多捆秫秸;供销部又收购二十多万斤木拌子和大量毛柴来代替秫秸烧柴,基本上解决了全乡编织生产的原料问题。同时,乡党委还领导开展了“五比”运动,比参加生产的人数,比产量、比质量、比革新、比高产。很快就在全乡掀起了编织生产的高潮。
现在,背阴河公社生产的大量编织品,供销部正大力进行收购,以充分供应本乡和外地的用户,支持工农业生产大跃进。(附图片)
编斗笠
吴为插图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