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8阅读
  • 0回复

红旗奖给谁?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9-04-06
第4版()
专栏:读者来信

红旗奖给谁?
人喧马闹忙春耕,
抓住八字宪法不放松。
为了打响插秧头一炮,
生产热潮比火红。
四句小诗道罢,引出一段“两个穆桂英”的故事来。
最近,湖南平江县南江公社党委提出了“谷雨”完成插秧的战斗号召。这个号召一发出,社员们个个磨拳擦掌,一致表示:坚决打响粮食增产的头一炮——插秧。看!红旗招展,战马飞奔;听!号角连天,锄声震地。那竞赛擂台,越摆越多;众英雄好汉,愈赛愈热。六十岁的婆婆喊比武,七十岁的公公逞英豪。找对手,定条件,下战表,到处唱起了“对台戏”。
一天,旭日东升,晨雾浓浓。上塔市大队三生产队的妇女,接到了二队妇女突击队送来的战书。战书写着:“为了更大跃进,积肥送肥比四条:干劲、钻劲、决心、平均每人每日积肥送肥五十担。”三队妇女看罢战书,围着田坎,坐下讨论,马上写了应战书:“三队妇女素有名,昨日战书看得清,今日上台来打擂,不夺红旗不收兵。”
两队交锋,各鼓干劲。二队妇女突击队长萧慕基,看到运肥下田,人疲劳,工效低,随即召开一个“诸葛亮会”,用活动车轮,改装了水陆两用车,一车一转运肥六百多斤。这样改革了运输工具以后,全队每人每天平均运肥达到一百担,工效提高一倍,受到大队的物质奖励。三队妇女不甘示弱,经大伙儿一商量,从工厂、学校借到四部板车和五部土车,这样平均工效也达到百担以上。这一来,可愁坏了大队干部:“穆桂英”队的称号该谁得?红旗又该谁拿?经过一番争论,最后作出决定:两队都得红旗,两队都叫“穆桂英”队。
(在诚、泽震、品璋)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