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4阅读
  • 0回复

向自己要车皮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9-04-08
第3版()
专栏:

向自己要车皮
本报记者 王宝馨
在运输工作当中,人们感到费人费时的是装车和卸车。火车装卸所花费的时间,一般要占整个车辆周转时间的40%以上。这就是说,一个车皮,每天要有十一个多小时的时间在那里等着装车卸车。在大跃进的年代里,在运输任务异常紧张的情况下,如何缩短装车和卸车时间,这是个挖掘运输潜力的重要方面。最近黑龙江省桃山采石场创造的“高架滑坡式装车站台”,使装车速度提高了二十四倍。
前几天,记者来到桃山采石场。当我们在桃山采石场下火车时,远远就看到一条横在桃山半腰里的“大坝”。同行的人告诉我:“这就是高架滑坡式装车站台。”这是在半山坡用石头筑起来的一排长约半华里的高站台,站台上面是用小圆木桩围成的储石库,在储石库中间,又按照每个车皮的长短用木桩隔成大小相同的格子,在储石库向火车的一面有个从下往上开的木头小门,门外边还有块木板,放下去就成一个斜坡,系上来就成为储石库的闸门。整个储石库就像一排大漏斗,里面盛满了累累的石头。当一列挂着二十七节车皮的火车开到高站滑坡台时,一个工人说了声“装!”一拉开关绳,全部闸门齐开,石头就像流水似的“哗哗”的流进了车厢。不到七分钟,车厢里盛满了石头,火车吼叫一声,就离开了站台。这种高架滑坡式装车站台非常简单,甚至还有点土里土气,但装车效率可真高。过去这里工人装车,就是在零下二、三十度的腊月天,不穿棉袄,还累得满头大汗;八个人用三、四个小时才能装满一个车皮。可现在呢,六个人装一节车,只要七分钟整个列车就全满了。也就是说,过去二十五个人干的活,现在一个人就可以干完了。效率提高了,究竟可以给国家节约多少个车皮呢?这个数字现在还没有算清。但桃山采石场却算过这样一笔账:每年这个场子向外运出四十万立方公尺的石头,大约需要一万六千个车皮,如果装车时间能缩短到十分钟,就可以多装一千二百五十九辆车,用这些车装碎石,等于多运出三万一千多立方公尺。
提起“高架滑坡式装车站台”这项先进经验的创造,也颇有一段曲折迂回的过程。去年年底,采石工人大胆采用了大型爆破法后,一炮就炸掉半个山头,足足有五万立方公尺的石头,这比过去小型爆破采石要提高数十倍。可是装运工还没有跃上去,依旧采用肩挑、人抬的老方法装运石头,这就和这种爆破效率很不相称。是采石工停工休息等待装运呢?还是装运工提高效率适应采石的要求?这成为当时装运工热烈议论的中心。有的工人主张多向国家要车皮,快把石头运到国家需要的地方。可是多数人不同意这种意见,说:“国家哪有这么多车皮给咱们!还是向自己要车皮吧!”于是一个以技术革命为中心、以提高装车能力为目的的群众运动,就迅速在全场开展起来了。人人动脑、个个献策,仅仅四天功夫就提出一百七十六项合理化建议。在这些建议里,经过大家多次讨论、研究、鉴定,最后选出了青年突击队所提出的用土办法修建高架滑坡装车站台的办法。开始有些人认为“这种土办法解决不了大问题”,但是大多数人称赞这种方法,认为是切实可行的。党支部积极支持了大多数人的正确意见,同时又通过大鸣、大放、大辩论的方法,批判了怀疑、保守等不正确思想。思想认识一致了,可是跟着又要过设计关和材料关了。为了闯过这两个关口,采石场职工开展了“八仙过海,各显其能”的活动。这样一来,克服困难的办法就有了。没有图样,他们在装车场上就地讨论研究,量出尺码,如实绘制;没有水泥,修不起站台基础工程,工人杨洪春就根据他家乡用石头砌墙的办法,以块石尖压尖,修筑一个站台,结果一斤水泥也没用。没有钢筋,工人冯万勤提出用“站杆木”作支架,以架固站台的办法代替钢筋。有的工人还主动的从自己家里找来材料。就这样,高架滑坡式装车站台成功了,并在很短的时间内,由一次装一辆,发展到一次整列(二十七辆)同时装。
采石场的工人从高架滑坡式装车站台得到了启示,他们运用水往低处流的滑坡流放的原理,还创造性地制造了“滑坡式尖底漏斗车”、滑坡式高架索道。从此,这里的工人和他们多年的“老伙伴”抬筐、扁担正式分手了。(附图片)
桃山采石场的滑坡式装车储石库示意图
1、放下滑板,2、闸门开放,3、抬起滑板,4、往车内流石,5、滑板拉线,6、滑板挂鼻,7、车辆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