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4阅读
  • 0回复

周游四川看新潮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9-04-10
第3版()
专栏:

周游四川看新潮
本报驻四川记者集体采写
在充满希望的春天里,周游一下“天府之国”的四川,出现在眼前的大丰收景象和人民的冲天干劲,使人们对祖国今年的大跃进,感到无比欢欣。
麦苗鲜 油菜香
沿着连绵的“丰产路”,穿过辽阔的川西平原,越过起伏不平的长江两岸,直到高峻的大巴山下,千里盆地的沃野上,绿荡荡的小麦,金闪闪的油菜,像汪洋大海的波涛,滚滚向前。全省二千三百万亩小麦,六百多万亩油菜,正在吐穗扬花,开花结荚,大丰收已经在望。每亩麦苗一般都有三、五十万穗,高产地更多。有些农民说:“干活干累了,到坡上看看小麦,身上的干劲就更大了!”
温江县万春人民公社高产队队员们经营的五十亩高产小麦,有效株数普遍在八十万株以上,每穗结子三四十粒。为了防止小麦后期倒伏,战胜风雨袭击,他们的田间管理工作,越来越加强了,大家日夜轮番在田野里看守着,做到“有倒扶倒、无倒防倒、边倒边扶”。他们除了增施许多磷肥、草木灰和特制的防伏素外,麦垅四周扎起层层竹栏杆,麦垅中间插上树枝和竹条,向风的一面还设有防风栅。真是步步为营、块块设防。大部分田里的麦子都长得分外健壮。少数倒了的麦子,经抢救后,重新站立起来,傲然地望着天空。
我们到达向全国发起油菜高产竞赛的新都县时,这里的五万多亩茁壮的油菜,有些长的一人多高了。高大嫩绿的枝苔上,披戴着金色的菜花,灿烂的景色、浓郁的花香,招来多少蝶飞蜂唱,得到多少参观者的诵扬!
拨开两旁油菜繁茂的枝叶,顺着田中小道,桂湖人民公社第一耕作区支部书记刘发修,把我们引到他们经营的一片五百九十四亩胜利油菜田里。这儿的油菜长得全像小树丛一样,主干有两三个大拇指粗。纵横交错的枝苔,密封大地,莫说人进不去,就是落进麻雀也飞不起呢!
“这怎样能追肥呢?”我们惊异地问道。
“我们已经追过十多次肥料,还准备再追三五道,你来看,”刘发修说着弯下腰,拨开枝苔,指着铺满肥料的地面,“人进不去,水总是能流进去的。另外,我们还创造了一种工具:一根长长的竹筒,一根活塞,人站在地边上,把水粪从竹筒这头灌进去,它就从竹筒那边流到油菜的根部。”春耕热潮浪滔滔
大有丰收希望的夏收作物的景象,推动了春耕生产,掀起更大的高潮。
当记者来到川北大巴山区川陕边境的老根据地时,积雪开始融化的丛山密林里,造肥的火灰窑冒出的烟雾弥漫,广阔的田野上,深翻土地和播种的人群歌声飞扬。通江河嘉陵江两岸老根据地的人民,春耕生产热潮像湍急的江流,波浪汹涌,每一人、每一个家庭全都卷到运动中来了。
“人声吼,红旗飘,高产干劲动山摇”,这是川南长江两岸生产竞赛热潮的写照。为了保证水稻满栽满插,沿着沱江、长江,架起了数以万计的水车,社员们打着赤膊在上面飞快地踩着。这些几十架甚至上百架连在一起的水车,像一条条巨龙,一头伸在江里,把江水吸起来,翻过重重山岗,喷吐到层层叠叠的梯田里。
我们到达泸县石洞人民公社访问时,那里队与队短兵相接的春播竞赛,正好揭晓。出人意料的是,这次帅旗竟被常被评为落后队的义和生产队拿去了。
“得奖没有啥秘密,只要决心学先进,那就准会赶得上!”生产队长在接受奖旗时兴奋地向人们说道。
他们为了赶上先进,春播一开始,就专门派了六十多名干部和社员到全社最好的树明生产队“取经”。这些代表中有支部书记、队长、社员,他们分别访问了自己的“同行”,并和本身的工作进行对比,从中找出经验教训。访问回来后,全队立刻召开了誓师大会,传达讨论了树明生产队干部群众齐心合力、苦干巧干的事迹,订出了竞赛努力的目标。响亮地提出“摘掉三类帽,全队插红旗”的口号。从此上下一心,埋头苦干,终于成为播种进度快、质量好的冠军。
“这次没评上,下次见高低”,在评比中落后了的其他生产队都决心迎头赶上。
人人干劲冲天
在沱江岸边的顺江公社里,我们访问了社员郑银盛的家庭。这一户普通的社员,一家三代人,人人在大跃进里,都有自己的志向。儿子郑顺元和别人一起培植一亩高产水稻;儿媳一人饲养了两头耕牛;郑银盛已经年近七十,负责看管争取一亩亩产五千斤的小麦;他的老伴郑富仙和他一样高龄了,也管了一亩争取亩产五百斤的豌豆;小孩子郑柏民在高小读书,也在学校和老师一起试种了一亩高产甘蔗。这个小学生,在笔记本上自豪地写道:“我们家里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和我,今年都有自己的高产目标!”
女共产党员陈季英和青年团员徐希云,是一对未婚夫妇,又是郫县红光人民公社青年高产队正副队长。他们领导的青年种植组,去年秋天,曾以创造中稻高产的新纪录闻名全省。今年全队的二十二个青年,决心根据去年的经验,和其他社员一起,更上一层楼,争取更大面积的高额丰产。为实现这个理想,他们日夜积肥,已给每亩准备好了二十五万斤的“草粮”。当记者看到他们的时候,全队人员正在田野上紧张劳动。陈季英揩着汗说道:
“你看他们那股干劲,搬山山倒,劈河河开,什么困难也不能把我们挡倒!”
春耕像打仗一样,青壮年都开赴第一线;坚守后方的人,也都千方百计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我梦里想的,醒来做的,就是怎么样叫全体社员吃饱、吃好,身强力壮,打好春耕这一仗!”正在炒菜的红光中心食堂的模范炊事员戴淑玉说,每天当人们还在熟睡的时候,他们就起来烧火做饭了。他们的食堂,不但饭菜花样多,味道好,而且清洁卫生。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