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6阅读
  • 0回复

锦绣丽江架“金桥”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9-04-12
第6版()
专栏:

  锦绣丽江架“金桥”
  连祥
在金沙江沿岸,一片苍翠,锦绣如织,冬天不冷,夏天不热。这里有穹隆峻拔、万古不化的雪山,有古木参天、葱茏茂密的原始森林,有挖不完的金、银、铜、铁、锡,有满山遍野的牛群、“马帮”。几千年来,勤劳勇敢、能歌善舞的纳西、傈僳、藏、彝、白、苗等数十个兄弟民族,繁养生息在这块美丽的土地上。这就是祖国西南边陲的丽江专区。
解放以前,整个丽江专区所属的十二个县,没有一公里公路和马车道,重重高山,滔滔激流,阻隔着这里的民族之间和同内地人民的往来。那时,他们主要靠头顶背负从事运输。解放后,党和政府十分重视山区交通建设,从1951年到1957年,丽江专区前后修建了三百七十二公里公路。
但是居住在深山里的少数民族兄弟,还有的从来没有见过汽车。去年全民炼钢铁,土高炉已经布满了整个丽江,但是焦煤不能及时运来,山上的矿砂又运不下来,大家决定修建一条从丽江到华坪的公路。
从丽江到华坪,全程二百七十九公里,沿线群峦叠峰、高入云霄,有波涛滚滚的金沙江从中穿过,两岸壁立,俨如削玉,巨流峪谷,不可胜数。过去这里只有绵延数百里的羊肠小道,“马帮”、行人就从这悬崖绝壁上盘山而过,一失足就有掉下去的危险。人们站在对面可以通话,可是走起路来,一两天也碰不上面。现在,成千上万的少数民族兄弟就战斗在这里,他们决心要让高山低头,要让河水让路。按照他们传统的说法,要在这伸手可以摩天的高山绝顶,为后代子孙架起“金桥”“银桥”,引来万年幸福。
在这人迹罕到的偏僻地区筑路,碰到的困难是可以想见的。可是困难再大,也没有几万民工的决心大。纳西族的姑娘们,过去出门都要选择吉日。可是,如今的老天爷再也管束不了她们。筑路民工们日夜奋战在烟锁雾环、阴雨连绵的高山之巅,把工地当作战场。和他们一起并肩“作战”的,有县里乡里的领导干部。这里是工地也是工厂,有的人白天当石工,晚上当木匠。几千年来,少数民族兄弟习惯了头顶背负,连扁担也不会用。可是现在他们已经能造车子,很多人还成了出色的木匠。
工地是一个欢乐幸福的大家庭,几十个兄弟民族的人民生活在一起,相处无间。尽管白天黑夜紧张地劳动,可是素爱清洁的纳西族姑娘,每天照样要搽粉点胭脂,打扮得漂漂亮亮。她们一个个红光满面,喜气洋溢,一面干活,一面唱着山歌。她们唱道:
花树要人栽,
大路要人开,
修起平坦道,
引得幸福来。
你若站在这些姑娘面前,看看她们那种冲天的革命干劲,那种满怀信心的乐观主义,再看看那峰峦秀美、缀如联珠的高山峻岭,人显得多么伟大,山显得多么渺小!
1958年的9月19日,在丽江—华坪公路工地上是个不平常的日子。这一天,交通部派来慰问筑路民工的代表到达了工地。消息一传开,整个工地都沸腾了。很多人把手镐大锤抡得更加起劲,好让代表们看看少数民族兄弟是用多么豪迈的步伐在飞跃。多少人围着第一次开进这深山的汽车,摸了又摸,问这问那。他们看到的不只是一部漂亮的汽车,从这部汽车身上,他们看到了一个光辉灿烂、充满无限光明幸福的远景。没有一公里公路的丽江专区,用不了多久,就要县县通汽车了。丽江人民将要从羊肠小道跨上车马坦途,疾驰猛进!
  (附图片)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