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阅读
  • 0回复

富裕靠劳动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9-04-14
第8版()
专栏:

  富裕靠劳动
  中共江苏泗阳仓集人民公社仓集大队支部书记 戴玉才
我们仓集大队已经变成富队了。1956年以前年年都要国家供应粮食,1957年卖余粮十四万多斤,1958年卖余粮二十万斤。1958年粮食棉花齐跃进,粮食平均亩产一千零七十三斤,棉花亩产皮棉二百零六斤。社员平均每人收入达一百二十八元,社员生活普遍提高了。把现在的情况和过去比一比,那真是有天壤之别。我们大队过去的底子比较差,社员生活还比较苦。但是困难并没有吓倒我们,反而激发了我们的斗志,激发了我们摆脱贫困的决心。我们一心要白手起家,大干一场,彻底改变这种情景。
我们大队的土地,很多是“兔子不拉屎”的碱地。互助合作以后,我们提出“向碱地宣战,向土地要粮”的口号,采取深翻、套耕、换土、盖碱等多种多样的方法,使90%以上的碱地被改为良田,年年丰产。附近梁周社有二十多亩重碱地,多年来没有长过好庄稼,1958年春天梁周社一气把这大块碱地赠送给我们了;并且说:这块地给你们,要打十八年交单,在十八年内你们要能种好,就算你们是好老!我们社干、社员心中有数,哪要十八年?一年就交单!于是春天组织劳力全部深翻、套耕、换土、漫汪淤、种上棉花、葫萝卜、田菁等,最后终于获得丰收,棉花亩产皮棉二十斤,葫萝卜亩产二千多斤。梁周社社员佩服地说:仓集大队真是好老。
我们在多种棉花增加收入的同时,又考虑要解决粮食问题,实行粮棉并举。在粮食作物方面除种三麦、山芋、玉米等作物外,还向低洼怕涝的土地进军,实行旱改水,研究打干渠从五河引进洪泽湖水灌溉。1958年春天,我们全力日夜苦干了三十天,挖了七万一千方土,筑成一道大干渠,把洪泽湖水从五河引上来,叫它“水向高处流”,改种了水稻六十三亩,亩产八百斤。从此,碱地、洼地都在我们面前低下头来,叫它长什么就长什么,叫它长多少就长多少。
增产靠肥料,化学肥料和商品肥料是非常好的,但是我们没有钱买,就是有钱买的话,成本太高也不合算。我们找到“只花劳力不花钱”的门路,年年大搞自然肥料运动,1955年秋季把仓集大街街心的“千脚土”挖有一公尺深,冬季又把全大队二十五个汪塘的冻块打开,戽干积水,挖上了汪淤黑泥,在夏秋季就大搞沤堆绿肥;我们发动社员常年养猪羊,组织专业组积灰积尿。这样施肥量逐年大大增加,1955年每亩施自然肥五十挑以上,1957年每亩施七十担,1958年每亩施五百多担,真正使各种庄稼吃饱喝足。
克服资金困难的另一个方法是:在保证社员收入逐步增加、生活逐步改善的情况下,尽量扩大公共积累。互助组时公共积累占总收入6%,初级社占8%,高级社占12%—15%,行政管理费只占0.13%。我们时时刻刻都注意精打细算,勤俭节约,点滴资金都用在生产上。我们大队收入增加以后,并没有作盖办公室、买脚踏车、买收音机等非生产性的开支。几年来,大队只花过十几块钱替会计买了一张三抽屉桌子。
在经营管理上,我们随着社的巩固和发展的需要,不断的加以改进,各个生产队都成立粮食、棉花、水稻、治虫、饲养、耕作、运输等各个专业小组,大队成立工副业专业队,渔牧园艺专业队。在粮棉稻生产上实行三包、四到田,超产奖励制。开展经常性的劳动竞赛,定期检查评比。在分配上实行按劳分配,多劳多得,超产奖励,这样就使社干社员生产积极性不断高涨了。
今年,我们要乘胜前进,争取实现亩产三麦一千斤、玉米一千斤、亩产皮棉一千斤、亩产水稻两千斤、亩产山芋一万斤,林牧副渔全面大跃进。我们认为今年大跃进是完全有把握的,因为有党的领导,人民公社优越性比高级社更多,而且经过1958年一年大跃进,资金足了,经验更多,科学技术也提高了。现在我们正满怀信心地干着,要使运动一浪接一浪,高潮接高潮,努力实现1959年全面大跃进!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