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阅读
  • 0回复

风雨之夜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9-04-15
第3版()
专栏:

  风雨之夜
  本报记者 欧阳贤
夜深了,湖南资兴蓼市公社蓼市大队第一生产队的社员们正睡得香甜。
窗外忽然刮起了呼呼的北风,瓦上响起了沙沙的雨点声,社员们被惊醒了。寒暑表很快就下降到摄氏十度左右。大家都了解情况的严重:十五亩多早稻秧田的谷种,播下去还只有四、五天,刚刚扶针发叶,怎么经得起这样的寒流侵袭!全队一百四十多个青壮年社员和部分老年社员,都很快地爬了起来,冒着风雨,对寒流展开了顽强的战斗。风雨交加,汽灯点不着,人们燃着松材火,把一担一担的火土灰,往秧苗上撒。可是,风这么大,人们斗篷都戴不稳,灰,怎能落地呢?火土灰被大风刮走了。社员们正焦急的时候,人群里传出了公社党委书记周继明的声音:“同志们!沉着点,这么大的风雨,撒火土灰是不行的,快搬板子、竹垫、烟夹这些东西来,搭架子把秧苗盖住!”他打着赤脚,脚管卷得高高的,雨水不断地从他的上身直往下流。晚十点钟,周书记刚从生产队开完会回到公社,就接到县委的紧急通知,说今晚有大风,温度会降到零度,还可能下冰雹。他一听到这个消息,忘却了一天的疲劳,要办公室的同志立即摇电话给各个大队,赶快发动全体社员,想尽一切办法护秧,自己拿了斗篷,披了雨衣,就往早稻秧最多的蓼市大队第一生产队跑。
周书记的出现,给了社员以很大鼓舞。“周书记说的对!”社员们信心百倍地都回家里背竹垫,搬门板,拿烟夹……。周书记同群众一起,来回地搬运着。看到大队党总支副书记黎太书没有雨具,马上从身上脱下了雨衣送给他,自己就光带着斗篷在风雨中奔忙。
不一会,社员家里的竹垫、门板、烟夹等全都搬来了。有的社员还拆来了自己的床板,有的还拿来了睡觉的席子。可是,还有八亩秧苗没有东西盖。周书记又同群众一起,顶着风雨,到里多路远的四花岭背来了一批稻草,用竹子编织成一床一床的草帘子,在秧田搭上架,覆盖在秧苗上。到这时,战斗已经持续了两个半钟头了,时针指向了下半夜两点。群众看到周书记的衣服全部湿了,都劝他:
“周书记,快回去休息吧。”
“你们都在这里,为什么我回去休息?”
“我们的身体好,不要紧,你的身体恐怕受不了啊!”
“受不了?”周书记拍拍自己的胸脯:“我的身体并不比你们差呀!你们顶得住,我也能顶得住!”
风越刮的紧,雨越下的大,社员的护秧劲头也越高。他们一边唱着“十唱公社好”、“吃饭不要钱”、“丰收年”的歌子,一边与风雨搏斗,歌声越来越宏亮。新编织的草帘子一床接一床的往秧苗上盖。一直战斗到天亮,周书记看到十五亩秧苗全部盖好了,才赶回公社办公室去,打电话到各个大队,查问护秧的情况。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