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5阅读
  • 0回复

“银梭织女”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9-04-16
第3版()
专栏:

  “银梭织女”
当你走进兰州毛纺织厂织造车间,就会看到千百张五颜六色的大字报张贴得琳琅满目。在这些大字报中,有很多是表扬“银梭织女”倪爱琴的。
倪爱琴是去年才到这个工厂的。开始她被分配在织造车间当徒工。第一天跟着老师傅学技术,师傅工作起来那么得心应手,她想自己最好也能试一下。当师傅在车后面接头时,她便把车子开动了,梭子跑不了几下,就“砰”的一声蹦了出来。
下班以后,她连饭也没有吃,就去找师傅承认错误。师傅和蔼地说:“工作要细心,要钻研,苦学苦练,多动脑筋,很快就会学会的。”师傅又耐心地给她解释了结梭的道理。从这以后,她白天学,晚上想,不懂的就去问别人,谁有空就问谁。这样,她很快地就掌握了开车技术。
一天,车间主任要她到十九号车上去单独操作。倪爱琴为难地说:“这怎么行呢?纱头断了怎么办?”车间主任一再鼓励她,她便去了。第一天织了十三公尺,还算顺利。可是以后几天,困难老是跟着她,不是断头,便是停车,几天都完不成定额。她急得流下了眼泪,泪水落在纺机上,她猛地惊醒了,自己对自己说:“多软弱啊,一个共青团员难道能向困难低头吗?”于是,她下决心寻找断头的原因,细心地琢磨机器的脾气,在动作上做到走路快、接头快、换梭快,精心操作。这以后,产量很快提高了,由十多公尺上升到二十六公尺,而且质量也不断提高了。
今年2月,这个厂开始试制造纸呢,车间主任要倪爱琴也参加试制工作。开始时,她还有些胆怯,但很快就学会了双手换梭、不停车处理断头等技术。这一来,产量直线上升,创造了五十二点七公尺的新纪录。厂里总结交流了她的先进经验,全厂掀起了“学倪爱琴,超倪爱琴”的生产热潮。
倪爱琴现在已是十台织呢机的生产组长了。看到她那熟练的动作,谁会相信,在几个月前她还是个连织呢机都没有见过的普通妇女呢? (甘)
  (附图片)
  (赵志方插画)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