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0阅读
  • 0回复

一心为了炼好钢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9-04-16
第3版()
专栏:

  一心为了炼好钢
  本报记者 于风
“黄浦江水深千丈,不及马钢送铁情。”这是上海钢厂工人感谢马鞍山钢铁工人支援他们生铁的诗句。
在我采访的旅途中,我经常看见淮南铁路沿线的蚌埠、合肥等地,堆积着成千吨的生铁;运走了一批,新出炉的铁又从各个钢铁厂集中到了车站。芜湖港口的码头上也堆着生铁待轮东发。这标志着,从去年大办钢铁以来,上海和马鞍山的友谊,已经扩大到安徽各个钢铁基地了。去年安徽调往上海的生铁达三十四万多吨,今年第一季度内,安徽把生产的生铁三分之二以上共二十五万多吨,都运出支援上海等地的重点企业,这个数字相当于去年全年调铁量的59.3%。在这些新的钢铁基地,访问了一些钢铁厂的负责人和工人以后,我深深地感到,“把生铁支援上海”这句话,是多么地深入人心!
不久以前,我到省委机关钢铁厂时,三号炉刚出完铁水。一个青年炉前工,熟练地用铁钳从沙模里捡出一小块通红的铁,放在铁锹上拿着就往外走。“他是送铁去化验的”,第一车间副主任岳荣举对我说。这里,每班都有固定人员负责送样品,铁一出炉就主动把样品送走了。为什么工人们不嫌麻烦了呢?一个十三立方公尺的小洋高炉,每隔一个半钟头出一次铁,炉炉铁都要送去化验,他们是怎样想的?刚离开农村半年的青年高炉工人李文其回答了我的问题。他指着手里拿的铁钎对我说:“你看这根钎子,不是好钢做的,开铁口时一打就卷,要是好钢做的钎子,开起口来又快又省事。工具要好钢造,可是没有好铁,哪能炼出好钢来?”接着他很自豪地说:“我们的铁是送上海炼钢支援全国的,保他们管用!……”。
从合肥火车站沿铁路往西,走半里地,就到了合肥市生铁转运站。我到这里时,沿铁路线的货位上已堆满了七百多吨生铁。人们在忙着卸铁、抬铁、过磅……。
生铁转运站的朱如玉科长向我介绍了转运站的工作:他们负责集中合肥市三十多个炼铁厂的生铁,统一外调;要经常了解各个厂的存铁情况,通知运输部门准备车辆;负责检查铁的数量和质量……。在这里,我碰见了上海市冶金局、上海市计委的周雄才、丁品松等三位同志。他们很满意转运站的工作。他们说,生铁转运站对检查外调生铁的数量、质量都做得很认真,各个厂来的铁都经过仔细检查过磅后才送上货位,每运几次以后就要进行一次货位清扫工作,把晚上装货时遗漏的铁集中起来,再补运给对方。
一次,我正在访问合肥市计委会的韩向寒主任,一位同志送来了一个报告请他批。这个报告是新建的合肥市橡胶厂写的。报告中说他们缺少一点机器,外省电线厂已同意帮助他们加工制造,请市计委批准他们带六吨铁去加工。韩主任看后说:“这个报告申请用的铁,不在省计委批准我市本月用铁的数目以内,不能批准”。他转过头来对我说:“为了防止有些厂自带生铁出外加工,特别作了一项规定:凡是带铁出市,一定要有市计委的批准书,不然交通部门不给运输。”这种作法,可能使某些单位感到不方便;但是,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全国一盘棋,保证重点企业。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