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阅读
  • 0回复

红河两岸小麦黄 各族农民收割忙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9-04-17
第4版()
专栏:

  红河两岸小麦黄
  各族农民收割忙
本报昆明16日电 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四十多万亩小麦开镰收割。经调查估计,每亩平均产量达到两百斤,比去年提高四倍左右,总产量将增加七倍。红河两岸今年小麦的丰收是空前的。记者行程四百里,但见云雾摩顶而过的哀牢山脉成百上千台梯田里麦浪翻滚,和平坝里已返青的早稻水田编织成锦绣的边疆山河图。
哈尼族、苗族、彝族等十多种民族妇女生平第一次收割小麦。有着丰收“尝新谷”习惯的少数民族人家,合家欢聚在竹制餐桌旁,笑逐颜开地尝新。以“阿细跳月”歌舞著名全国的彝族聚居的弥勒县,今年十六万亩小麦,平均亩产三百斤以上,这对于高寒贫瘠山区少数民族是莫大的鼓舞;红河沿岸金平、元阳、红河等县哈尼族农民,第一次种小麦就获得亩产四百斤的成就,连云南高原海拔最低的河口、屏边等地,小麦生长也很好。
自治州境内哀牢山脉起伏,气候属亚热带,霜期一般只有十五天左右,有的终年无霜,一年四季可以种小麦。在东北,小麦生长期要三百多天,而这里短的只要八十天。
这里多数地区没有种麦的习惯,个别地区也种过小麦,但由于耕作粗放,产量极低。去年冬天,自治州党委贯彻执行省委“小春大革命”的指示,才决定大力发展小麦生产。从去年10月开始,全州数十万农民投入了种麦生产,他们以冲天干劲,全面贯彻执行农业“八字宪法”,一般土地都深耕五寸到一尺,每亩施干肥一万斤左右,采用了良种,田间管理也很细致。
目前,全州成百上千的麦场上,打谷机不停地旋转,麦粒似流。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