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4阅读
  • 0回复

从“试验田”到“指挥区”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9-04-17
第4版()
专栏:编后

  从“试验田”到“指挥区”
农业生产正在继续大跃进,到处都在开展大面积高额丰产运动。在这样的形势下,产生了一个新的问题:领导干部仅仅限于搞小块试验田的生产,往往不能及时地发现和解决大面积高产运动中的问题。怎么办呢?中共富顺县委第一书记于家俊同志同群众商量的结果,创造了一种好方法:由许多干部一起种面积较大的田地,作为“指挥区”来领导大面积高产运动。
在参加“指挥区”的生产中,于家俊和别的同志们在一起摸索到了一套合理安排作物、时间、劳动力的方法,大大有助于解决更高度的精耕细作和劳动力不足的矛盾。他们还在参加“指挥区”的生产中,根据不同地区的光照、水向和风向等特点,找到了各类地区的最合理的插秧方式,有助于解决密植和通风透光的矛盾。很显然,这些好办法,在小块试验田中是无法找到的。当然,有些尚不能肯定的新的增产措施,先作小块的试验还是必要的。在“指挥区”中,还可以有小块试验田。
随着形势的发展不断改进工作方法,才能不断地更好地领导群众前进。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