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阅读
  • 0回复

多谋善断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9-04-18
第3版()
专栏:

  多谋善断
  陈之衍
多谋善断——这是毛泽东同志经常提倡的重要的工作方法。
办一件事情,特别是办一些带有原则性、方针性的事情,办得正确不正确,效果好不好,往往同“谋”和“断”有很大关系。多谋善断,事情成功的希望就大,少谋寡断或者不谋独断,往往把事情弄糟。
何谓谋?就是对问题考虑得很周到。对于事情的各个方面都进行了考察,有了认识,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使人的主观认识符合于客观规律。主客观统一起来了,事情就能办通了。我们平常为了解决一个问题,谈一谈、议一议、商量商量、考虑考虑,都是为了避免独断独行,力求经过“多谋”去很好地解决问题。
任何客观事物,都是矛盾的统一体。矛盾是多方面的。要认识一件事情,必须了解它的各个矛盾的侧面,而各个矛盾的侧面又并不是一下子就完全暴露出来,因而也就常常不能在开始的时候就能够被完全了解。这就需要多观察,多考虑,多商量,也就是多谋。谋而不多,考虑不够,商量不够,倾听各方面的意见不够,就难于把握事物的矛盾的各个侧面,就难于正确认识客观事物。在这种情况下轻下决心,就会犯错误。
“多谋”的最好的最根本的方法,就是走群众路线。在整风运动中创造出来的大鸣大放大辩论等等工作方法,都是群众路线的“多谋”的方法。运用这些方法,一方面可以进一步改进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一方面又可以听取多数人的意见,充分认识矛盾(问题)的各个侧面,便于我们找到正确地克服矛盾(解决问题)的途径。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足智多谋,料事如神,其实他并不是神仙,只不过他处理问题时,能从正面反面,从天时、地利、人和等各个方面去进行考察,因而能够比较准确地判断问题,取得胜利。
在我们的时代里,广大群众就是诸葛亮,经常地倾听群众的意见,集中群众的智慧,是做好工作,特别是领导工作的前提,是“多谋”的上策。
“谋”了以后必须“断”。“断”就是下决心。过去我们打仗的时候,开始总是由参谋长根据敌我情势以及可能发生的变化,拟出几个作战方案,然后提交司令员,在司令员召集的会议上经过充分的讨论,然后下决心,采纳其中一个作战方案。
下决心是非常重要的。谋而不断,常常延误工作,谈来谈去,还是停留在纸面上、口头上,不能解决实际问题,丧失了时机。少谋寡断,既不能准确地认识客观实际,又容易丧失时机,处于被动。至于不谋独断,主观主义,其结果当然更坏。“谋”是“断”的基础。“多谋”才能“善断”。“谋”是为了“断”。优柔寡断也是不好的。既要多谋,又要抓住时机,当机立断,明确地断定这样办或不这样办,这是一个领导人员所必须掌握的艺术。只有这样,才能把我们的事业,不断地向前推进。
这儿有一个问题。多谋才能善断,是否就是意味着只有根据多数人的意见才能作出正确的决定呢?不能一概而论。确实,在许多的情况下,多数人的同一看法,常常是正确的。十个人中有八个九个人都赞成的事,也常常是大体上是符合或接近实际的。然而这并不是铁定的。也有一个人的意见是正确的,而多数人的意见是不正确或不完全的。如若不信,请看3月30日本报第二版题为“满园春色”的一篇通讯。
这篇通讯很有意思。它的内容是谈上海柴油机厂怎样通过干部、工人、技术人员三结合来大闹技术革命。三结合,这就是一种群众路线的“多谋”的方法。通讯叙述的事情是这样:这个工厂生产的东风牌的柴油机上有一个新设计的重要部件——机油泵,工人们认为设计的结构太复杂,加工太费事,提出来要修改设计,以便节省原料、减少工时和加快制造速度。可是有些技术人员不同意修改。修改产品设计,这在工厂里说来,当然是个带有原则性的问题,而何况有些技术人员又不同意,这就更需要仔细谋虑了。于是车间党总支决定组织一次干部、工人、技术人员在一起开的辩论会,走群众路线来解决问题。第一次辩论的结果,工人们提出的十六项修改机油泵零件的建议,有十项取得了技术人员的同意,问题大部分解决了。第二次辩论,经过争论、当场试验,又有五项建议通过了。问题可以说解决了96%,只剩下一项,没有通过。这一项就是回油孔。工人建议取消它,并且找来了一只没有回油孔的旧机油泵,来证明取消回油孔是可以的。可是工程师吴隆葛坚持不能取消,他认为取消了会影响机油泵的寿命。双方争持不下,而吴隆葛是少数,只有他一个人提反对意见。看样子,吴隆葛是孤立的,旁边又明明摆着一只没有回油孔的旧机油泵,但是,车间主任沈保林这一次并没有立即就采纳多数人的意见。他当时坚决地认为需要继续研究。他又拿着这只旧机油泵去找吴隆葛商量,吴隆葛继续申述他的理由,最后又作了试验,证明吴隆葛的意见是正确的,这时,沈保林才断然否定了取消回油孔的意见,否定了多数人的不正确的意见,最后肯定了一个人的正确意见。
这个例子说明了什么呢?它说明了有时在有些问题上,少数人的意见,甚至只有一个人坚持的意见往往也是正确的,而多数人的意见却是不正确的。这也并不奇怪,意见正确与否,在于它是否符合客观实际。一个人由于他认识了客观规律,因而他能提出正确的意见。多数人由于还没有认识客观规律,因而他们的意见虽然一致,虽然是多数,但却是不正确的。因此,一个领导者,既要多谋,又要善断,不仅要善于肯定多数人的正确意见,同时也要善于判断少数人的意见也可能是正确的。
随着社会主义建设的不断发展,我们的经济工作必须愈做愈细致。这就是说必须事事“多谋”,多调查研究,多反复考虑,多倾听各方面的意见,包括反面的意见、少数人的意见。在充分地考虑之后,就必须当机立断,而不要优柔寡断。在“立断”的时候,既要考虑多数人的意见,也要考虑少数人的意见。谁掌握真理,就应当站在谁的一边。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