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4阅读
  • 0回复

保证秧苗早生快发不出三类禾 佛山专区增施稻田基肥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9-04-18
第4版()
专栏:

  保证秧苗早生快发不出三类禾
  佛山专区增施稻田基肥
本报广州17日电 坚决在插秧前消灭空白田,力争田田有肥,亩亩足肥,这是广东省佛山专区为了保证秧苗移植本田后早生快发,防止“三类禾”出现所采取的有效措施。
根据去年的经验,本田基肥不足,是秧苗移植本田后回青慢、生势差,即出现所谓“三类禾”的根本原因。因此,今年佛山专区各地在早稻插秧前的检查评比运动中,突出地对本田基肥进行了逐丘逐块的检查。在检查中,发现不少远田和非基本田基肥不足,有的甚至没有下基肥。检查后,各地立即通过总结去年出现“三类禾”的经验教训,发动群众,开展消灭空白田运动。全区共组织了五十六万个劳动力,负责突击送肥,包干消灭空白田。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各地还采取了如下的措施:第一,对远离村庄的空白田,组织“远征队”,就地积肥制肥,以减少长途往返运肥所耗费的劳动力;第二,抢修道路,实现运肥车子化。惠阳县潼湖公社在实现一牛一车和一人一车运肥后,每天运肥量由一百二十八万担跃进到一千一百七十四万担;第三,开展全民制肥运动,以提高肥效来减少运肥工作量。花县把塘泥、旧墙泥和泥炭土加上人畜粪尿堆沤五至七天后,然后送下田,同样送一担肥,但肥效则大大提高;第四,大搞田头粪坑,就地积肥,就地制肥。现在全区已挖田头粪坑四十多万个;有的地方还把猪栏搬到田头附近,就地供应饲料,就地送肥下田。到3月下旬止,在全区五百万亩早稻田中,有四百四十六万亩已下足了基肥或增加了基肥。目前,全区还保持有二十万个劳力在插秧大忙中实行边插秧边送肥。 (周方暘)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