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0阅读
  • 0回复

赞皇结束土改经验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48-10-22
第1版()
专栏:

  赞皇结束土改经验
太行区党委办公室
【太行讯】八月上旬区党委召开县委联席会议后,赞皇全县开始了结束土改工作。到秋收大忙止,半个多月时间,完成了六十一个村,占全县村庄三分之一。群众反映是:方法稳当,政策明确,安心生产吧。同时锻炼了区村干部,给秋后结束土改工作开辟了顺利的道路。这中间有些什么重要的经验吗?
一、以村为单位制定方案,是整个结束土改过程中最重要的一个步骤。
制定方案,是端正政策,正确执行政策的基础,是极其细密而又极其重要的工作。仅这一步所需时间,大约就要占全过程三分之一至三分之二。如果这一步作好了,即等于结束土改工作完成了一半。有些人认为制定方案是填表格,算数字的单纯技术工作,是完全不对的。
村为单位制订方案按照文件订正成份
方案如何制定,应包括什么内容,注意些什么问题呢?这是在未正式进行结束土改之前必须解决的问题。根据这段情况,方案的内容应该是:首先登记和计算窟窿户,包括补偿中农,安置地富,调剂少数少地贫雇。在进行这一工作时,第一、必须按照中央划阶级文件,准备审查和改订成份,不得有丝毫马虎,这是端正政策的起点。稍一不慎,成份划错,政策待遇势必错误。对那些愿意扩大地富面的左的思想或愿意缩小地富面的右倾情绪,以及地多就划成地主、富农,地少就划成贫农雇农的糊涂观念,必须批判,彻底克服。对于过去斗争原因,必须具体考查,不能笼统,不能概念,不能只写土棍恶霸而无具体事实,或只写封建剥削而无情况时间。只有科学认真地加以区别和分析,才能达到争取、团结大多数,孤立极少数的目的。第二、安置补偿的标准,必须按照八月会议精神和本村具体情况,生活水平来确定,不能一般的来规定。如平原地多产量大,生活水准高,安置补偿标准就应高些;山区地少,平均产量低,生活水准低,连中农也不能完全凭土地收入维持生活,必须做其他副业来补足,这些村安补标准就应低些,就不能单纯从土地上去达到足以维持生活。山地一般都有果木收入,而且有些村占总收入三分之一与二分之一,安置补偿时就必须计算在内,否则光从土地看,即使达到平均数,也不能维持生活。对于有固定性的非临时的副业,手工业,商业等收入,也应计算在内,否则就要扩大窟窿面。对错斗中农的补偿计算,不得超过斗争前的水平。同时还必须根据来源多少与性质,适当确定。如官地、庙地、未分配果实地等来源多,标准即可适当提高;如是以干部退出多分,中农自动地等作来源,标准就得适当降低。如来源根本很少,就只有降低标准,另想其他办法,如无利贷粮等。不能再去扩大来源,否则就会发生危险。其次,是整个来源要作全盘计算,逐项逐户计算登记。一般应首先计算现存之官地、庙地、学田地、社地、绝户地、未分果实地、以及运动时由于各种原因漏网之地主、富农、或留茬过高之地主、富农土地。其次计算党员干部显然多分之果实地,自愿原则下中农抽出之土地,及移民在他处已经安家,并分得应得果实者所留之土地。但也需给他留出必要的房子与坟地。总之,要根据尽补绽补窟窿的原则,根据来源的全盘计算和窟窿户的具体调查,进行安置、补偿和调剂。
采取什么方法制订呢?首先是加强党内外结束土改的政策教育,解决党员与群众的思想问题,使之明确结束土改的目的;然后根据所需要调查的内容,先由支部根据本村情况研究出一个原则,再拿到临时人代会上,依据地亩帐,果实帐,详细讨论,全村计算,填写表格,制成方案,经上级领导机关批准后,按照执行。在未经上级批准和人代会通过前、应保持秘密,不应乱嚷,以免引起群众的混乱。
二、必须随时结合干部审查制定方案,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提高干部的认识和工作能力。
审查方案发现问题纠正绝对平均主义
赞皇在制定方案中,发现了些什么问题呢?最主要的是绝对平均主义思想在区村干部中相当普遍,村干部尤为严重。具体表现在以全村平均水准为标准,寻窟窿,找补绽。不管本村有无贫雇,凡产量低者就算贫雇,一律填地。理由是错斗中农还补偿,贫雇也该翻翻身。有些村中农土地较全村水平超出一斗二斗者,也计入来源之内。有些地方把春夏纠偏时安置地富、补偿中农高出水平部分,都算为来源。有些村动中农面加上错斗中农,达百分之卅以上。有些村抽动面已达百分之二十九,还说反正还没有超过百分之三十。有些村本来百分之十即可解决问题,也硬要赶到百分之卅,这些都是错误的。完全不了解动的面越小越好,对团结多数越有利;也完全不了解动员中农必须遵守自愿的原则;不了解抽动是以解决问题为目的。这种忘记了尽补绽补窟窿的原则,多者往下扒,少者往上填的作法,在老区半老区结束土改中,不彻底克服,势必重犯侵犯新老中农的历史错误。其次是为了补偿安置,强调干部、新中农退果实,也很严重。有些村党员干部推到水平线;有些村超过不大一点,也非退不可;有些村为了解决问题,让党员干部退多一些;有些村是首先计算党员干部新中农能拿出的土地,如能解决问题,即不找其他来源,甚至中农自愿拿出土地也不接收。凡此等等,理由是党员干部觉悟高,新中农是在党的政策下翻身的,应该拿出部分土地,对这些人也好张嘴,完全忽视了党员干部退果实是指显然多分的;而且退出地后仍应保有一般水平(不是全村水平);新中农地也应以与老中农同样,必须是绝对自愿的原则,必须耐心动员,打通思想。这一问题不解决,必然打击干部情绪与严重刺伤翻身贫雇(即新中农),给今后工作造下新的困难。再其次是某些村庄安置地富标准太低,不能维持生活。如果有两石多产粮的贫雇,硬说非填地不行;而地富安置到一石五,就认为能维持生活了。这一问题必须根据具体村的具体条件确定。一般说,只要有解决的条件,一定要安置到能够维持生活的标准,使之能劳动生活。如果条件困难,土地实在无法调剂,也应帮助他取得其他的生产出路(如政府的无利贷粮等);否则可能形成冻饿至死的现象,造成社会不安。
从以上这些问题看,某些个别党员干部思想还是相当混乱的,不解决这些政策思想,结束土改是很难搞好的。经验证明,在党内外进行一次或几次政策教育,就认为问题解决了,是极其不可靠的。一接触实际,遇到困难,党员干部思想就会重新混乱起来。县委批准方案时,必须协同区干部(最好该村的村干部也到场)共同研究,一面审查质问,一面进行解释教育,结合实际,解决问题,这比在会议上教育提高要有效得多。正因为在结合干部审查方案时认真解决了这些问题,使有原则错误的方案未能批准,才没有形成行动中的错误。
三、加强人代会活动,少开群众大会,尽量求得不浪费群众的生产时间。
运用小会少开大会照顾群众生产时间
这段结束土改工作,正值生产季节,既无经验,又是新的工作。一般搞好一个村,需时半月左右。即使将来有了丰富的经验,恐也不能少于十天。这段情况证明,不解决实际问题,群众是不喜欢甚至是厌烦开大会的。结束土改的工作,主要应该由人代会来进行。所以领导上必须加强人代会的活动,少开群众大会。
赞皇在整个结束土过程中,只开了三次群众大会。第一次是在支部会与扩大村干会已有充分准备的基础上召开的。这次大会宣传了结束土改的政策与作法,人代会性质,权力与任务,以及代表条件、数目等,并选出了临时人代会。第二次是公布改订成份结果,宣布本村窟窿标准和补顶来源及解决这些问题的具体政策。这次大会对无理由斗争了的中农作了诚恳的自我批评;对因某些理由斗争了的中农给了适当的批评;对不满土改,让破坏话捣乱社会秩序者,揭露了他的破坏行动;达到了分化,争取,孤立少数坏分子的目的。第三次是公布结束土改结果,让群众自由提出意见,领导上解释、修正,最后通过,正式确定地权,声明今后再不变动,动员全力生产,提出发家致富。总之,开群众大会,必须解决问题。
为了开好大会,解决问题,支部会、村干会、特别是临时人代会的活动,应该是经常的,解决问题的。制定方案、改定成份、安、补、调剂,发土地证,都应由临时人代会仔细研究,求得大体解决,然后由群众大会修正通过。其中最缠手的是自愿原则下中农抽地、干部退出多分的问题,人代会必须运用座谈会、家庭会、各系统、小组会、以及个别动员、说服解释等方式,正确解决。必须充分运用小型会议解决问题,必须充分发挥临时人代会的权力,否则不是党员干部包办,就是无政府状态的自流混乱下去,使结束土改遭到失败。赞皇领导上自始至终是注意了大会小会的结合运用,尽量求得不浪费群众生产时间,这是工作顺利进展的一个重要原因。
四、为使结束土改少走弯路,县委领导必须注意三点:
(1)充分考虑结束土改村的条件。凡支部严重不团结、干部消极、党内外没有积极分子和骨干的村,就不能进行。个别村庄因为没考查好条件是否具备,结果中途停顿。正如区党委所指示,这些村必须先进行初步整党,发现积极分子,有了依靠时,再进行工作。
(2)各区基点划分多少,要看骨干干部多少而定。骨干应为基点工作组长。干部配备一定要按基点周围村庄多少、好搞难搞、干部强弱而定。原计划各村制定方案,经批准后一齐动手,经验证明不能如此;仍须先从基点入手,稳扎稳打,逐步推进。
(3)必须建立审查与批准方案的制度,不能把批准认为是个手续。必须认识批准就是为了审查,审查目的就在于正确而稳当的掌握政策。否则必然造成恶果。在开始,区委没有经验时,县委可分头帮助审查批准;在区委掌握了政策,取得了经验之后,即应放手由区委审查批准。否则县委就会陷入事务主义。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