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2阅读
  • 0回复

菜田万顷争丰收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9-04-19
第6版()
专栏:莫斯科通讯

  菜田万顷争丰收
  本报记者 崔永昌
一个春天的早晨,我们信步走进了莫斯科的一家蔬菜商店,在售货台上我们看到了堆满了的各种蔬菜,这里有小盆一样大小的白菜,有又粗又壮的胡萝卜,也有葱绿的名叫“萨拉特”的青菜。许多家庭主妇在挑选着适意的蔬菜。
这家商店的经理奥多尼也娃告诉我们,现在商店每天出售两三千公斤蔬菜,比1953年时增加了四、五倍。她还说:“作为一个主妇来说,我认为目前蔬菜的供应有了根本的转变,排队的现象愈来愈少了,但是作为一个蔬菜商店的经理来说,我可以坦白地告诉你,这的确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为莫斯科有五百万人口,这五百万人谁每天不要吃些蔬菜呢!”
为了了解莫斯科的蔬菜供应工作,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的采访。
  在蔬菜生产“司令部”
高尔基大街上有一座美丽的红色楼房,这是莫斯科苏维埃的办公大楼,我们在三楼找到了专门负责莫斯科州蔬菜生产的郭尔诺斯达也夫同志,他是莫斯科州苏维埃副主席,还兼任莫斯科州国营蔬菜农场管理局局长。
当我们向他说明了来意以后,他给我们看了挂在办公室墙上的一个文件,这是1958年11月1日苏共中央和部长会议“关于在莫斯科州成立专业化国营农场,以生产蔬菜,保证莫斯科居民土豆和蔬菜供应的决议”。郭尔诺斯达也夫告诉我们说,按照这项决议,目前在莫斯科州已经成立了三十九个共有四万公顷耕地的专门生产蔬菜和土豆的国营农场。今年,这些农场的蔬菜生产量要达到二十四万吨,土豆要达到二十一万吨。
莫斯科五百万居民每年大概需要四十五万吨蔬菜,五十万吨土豆,目前一部分由国营农场供应,一部分由集体农庄供应。最近几年内,莫斯科市的全部蔬菜和土豆将完全由三十九个国营农场供给,因为国营农场的大规模生产不但可以实行机械化,并且可以大大降低成本。
郭尔诺斯达也夫同志还告诉我们说,国营蔬菜农场虽然成立不久,但是为了在今年取得蔬菜丰收,我们已经进行了很大的准备工作。在冬天,这三十九个农场往地里运送了一百六十万吨有机肥料,今年每公顷土地上可以施肥四十吨左右。春天来了,目前在这三十九个国营农场里,已经有四百个工作队和一千一百个工作组正在准备投入战斗。他们要在七年计划的第一年使莫斯科人得到足够的蔬菜。
三十九个中间的一个
浮斯特沃国营蔬菜农场是莫斯科州三十九个国营蔬菜农场之中的一个。它的总农艺师莫吉列夫同志是用这样两句话来形容这个农场的,他说:“我们的农场又是老的,又是新的。说它是老的,因为它1929年就成立了,今年整整三十岁;说它是新的,因为我们今年是第一次大规模生产蔬菜。”这位总农艺师引证了几个数目字来说明上面这两句话,他说,1958年在专业化前夕,农场生产的蔬菜只有七千吨,而今年的生产计划则是二万四千吨。不久前附近的“俄罗斯”集体农庄自愿地同他们合并,因此农场的耕地也由过去的三千公顷增加到了五千公顷,人力也增加了一倍。
在总农艺师的办公室里,我们还看到了农场的地形图,在图上浮斯特沃国营农场的田地,像是一个婴儿偎在莫斯科河的怀抱中。这里的工作人员向我们说,每年初春化雪的时候,农场的土地上一片汪洋,雪水要到七、八天以后才能慢慢流入莫斯科河,水落以后的土地变得异常肥沃,那正是下种的最好时机。而到夏天,四围一片碧绿,十里菜香,真是难得的种菜区。
我们来到农场时,正值化雪期刚刚开始,田里的积雪正在慢慢融化,土地变得湿润起来。在一个生产队里,我们看到许多妇女正在用泥炭和腐植土制造在温床中种蔬菜用的小泥碗,我们在离这不远的地方还看到了已经种好白菜的温床,一棵棵青青的嫩芽坐在小泥碗中,圆圆的小泥碗密密麻麻地摆在温床的玻璃框下。这个工作队的队长特罗希娜同志告诉我们说,她们不久前得到了六百个新的暖房玻璃框,连以前的算在一起已经有一万个了,温床面积已经达到五点五公顷,去年种的胡萝卜每公顷收到了四十二吨,今年争取达到五十吨。在白菜生产上也要来一个大丰收。
在村中心的机械站,我们听到了“嘟嘟”的马达声音,总农艺师莫吉列夫说,不久前他们得到了国家发给的三十七台拖拉机,现在拖拉机手们正在检修机械,过几天,春泛一过,争取蔬菜大丰收的战斗即将开始。
绿色的工厂
在莫斯科市内还有个不平常的国营农场,它的名字是:“暖房”国营蔬菜农场。
走进农场的大门,你马上可以看见两列排得整整齐齐的玻璃房子,房子里绿得可爱的蔬菜吸引着人们的视线,这里即使在严寒的冬天仍然是枝叶茂盛。如果你从暖房的一端走到另一端,至少要用二十分钟,因为暖房一共有八十个,它们的总面积有三万六千平方公尺。
“暖房”国营农场的总农艺师拉迪谢夫同志是一位热爱园艺工作的人,当他和你谈起蔬菜的种植以后,你会感到这个人对于自己的工作有着多么深厚的感情!他说,他们的农场和普通农场不同,因为这里终年不断地生产蔬菜。这里种养的蔬菜有三、四十种,最主要的是:黄瓜、西红柿、洋葱、辣椒、茄子和人工培养的鲜蘑菇。我们来这里访问的这一天正赶上农场向外交货,我们看到几辆载重汽车从这里运走了三千公斤黄瓜、四千公斤洋葱和鲜蘑菇。拉迪谢夫同志告诉我们说,去年一年内他们向莫斯科供应了一千吨蔬菜,今年前三个月比去年同一时期多供应了一万一千公斤蔬菜。
走进了“暖房”国营蔬菜农场的暖房以后,我们好像来到了南方的克里米亚。这里有一排热带植物和橘柑树,绿油油的叶子在阳光下闪光。拉迪谢夫同志把我们带进了一个种植黄瓜的暖房,这里种植的面积有五百平方公尺,离地半公尺左右有一排水泥作成的石台,台上放土种黄瓜,台下种洋葱。户外刮着冷风,但是房里却温暖如春。总农艺师向我们介绍说,去年暖房里每平方公尺生产了二十几公斤蔬菜。所有的暖房里都有暖气设备,不过不是自己烧锅炉,而是用附近的火电站的废水解决的。
拉迪谢夫同志还带着我们看了不用土壤培植的蔬菜。这是一个较大的暖房,面积有六百平方公尺,种的全是黄瓜,瓜秧已经沿着麻线爬了一人多高,叶子又绿又大,拉迪谢夫同志弯下腰去指着根部说:“你们看,这些黄瓜全是生长在小石子中的。”
我们把小石子向下挖了一下,底下也是同样的石子。我们问拉迪谢夫同志为什么要用碎石子代替泥土,他说,暖房中的生产是终年不断的,而土壤用过几次之后就不得不换一次,而石子就没有这个缺点,它可以永远利用,即使在植物生病以后,也不过洗一下就可以了。我们又问他:“黄瓜为什么可以在石子中生长?”他回答说:“植物并不一定要在泥土中才能生长,主要的问题是要造成植物生长的必需条件:光、肥、热。”然后他向我们详细地介绍了这种无土培养法。他说,暖房的温度是二十六、七度,暖房的地上有一种特别装备,它每天往石子中输送四次肥料水。这里的黄瓜长得很好,已经收了七百公斤黄瓜,而在土壤中培植的只收了三百公斤。
离开暖房的时候,我们看到七八个姑娘正把一筐筐的黄瓜从暖房送到农场批发站去,而装满了蔬菜的汽车正把刚下架的黄瓜运往莫斯科的各个蔬菜商店。
  (附图片)
莫斯科“暖房”国营农场女工聂托扎洛娃正在修理用无土培植法培养出来的菜瓜。
  莫斯科州浮斯特沃国营蔬菜农场的一个工作队正在工作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