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阅读
  • 0回复

春日争开戏曲花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9-04-19
第8版()
专栏:

  春日争开戏曲花
  梅兰芳
不平凡的1959年刚过了三个月,各方面的跃进劲头比去年更大。首都的戏曲活动,也和春天里名胜园林的百花一样,争先恐后地呈现着芬芳烂缦气象,北京戏曲界,正在如火如荼地赶排新戏。最近来北京演出的川剧、豫剧、越剧、上党乐子、河北梆子……,都给了广大观众以很高的艺术享受,使他们精神得到调剂,增加了干劲。
回忆1952年全国戏曲会演的时候,川剧团是以短小精炼的折子戏为主,当时有些人还以为川剧不擅长于表演故事完整的本戏,最后他们拿出“柳荫记”来,一鸣惊人,大家才知道川剧的整本戏也是非常精彩的。此后川剧每次来京,都有新的本戏、折子戏和观众见面,像这次演出的“望江亭”、“玉簪记”、“拉郎配”、“焚香记”、“芙奴传”、“打红台”以及其他折子戏等等节目,虽然大部分都曾在北京上演过,但有的是演员换了,有的是表演提高了,并且看到了青年一代的演出正在幼苗成荫,新枝怒放,都给人一种清新的诗意的感觉。
安阳豫剧院的“对花枪”、“陈三两爬堂”,都是久经锤炼的好戏,崔兰田同志创造了令人难忘的姜桂枝,陈三两的人物性格,从出场到进场都紧紧抓住了观众的心。豫剧的吐字清楚,在演出时给观众以绝大的便利,这不能不使我们想到正确使用戏曲共同语言——中州音的好处,我们京剧也是用中州音来歌唱的,这方面值得我们进一步地揣摩学习。
中国京剧院青年剧团建团的纪念演出,使我们看到了在党的培育下的接班人已经绿叶成荫地成长起来,他们不仅在政治、文化上学习得很好,而且还有踏实的工底,具备了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服务的条件。
北京京剧团新排演的“赵氏孤儿”、“青霞丹雪”,评剧院久演不衰的“苦菜花”,都在不断加工中提高。还有不少的值得推荐的各式各样的兄弟剧种,老老少少的好演员,因为限于篇幅,我就不一一胪列了。
我们剧团正在排演“穆桂英挂帅”。我记得初次接触穆桂英这个剧中人物,那是我第一次到上海时,我才二十岁,演的是“穆柯寨”,从此,我也就不知不觉爱上了这个角色。几十年来,也不知扮演了多少次穆桂英,我和穆桂英建立了密切的关系,做了她青年时代的化身。因此,我也总想尝试一下刻划中年的穆桂英的形象。我们的剧本是根据豫剧的本子改编的,马金凤同志已经创造了鲜明的形象,我们现在企图用京剧的特点并创造一下。我对于“穆桂英挂帅”的处理,前半出是尽量运用青衣的表演法则,以表现穆桂英被朝廷摈弃因而退居多年的抑郁情绪,但当她听到金鼓齐鸣的一刹那、马上又回复到青年时期的活跃心情,这里用节奏轻快的唱腔和比较夸张的动作来显示穆桂英的壮心未已。整出戏除了寇准以外,都是杨家的以佘太君为首的人物,他们争先恐后地奔赴疆场,救国杀敌,里面还穿插了穆桂英治军将将的才能,于是杨文广的少年骄气,就受到了元帅的训责。
“穆桂英挂帅”这个戏,顾名思义,好像是一出武戏,但是我们最后没有开打的场面,因为从出征时的浩荡军容和乐观情绪,已经可以想像到敌人的溃败后果,所以无须对阵交锋了。同时,这出戏的结构,是意在表达杨家将一门的爱国精神,因此,以穆桂英、杨宗保并马出征作了有余不尽的结尾。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