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7阅读
  • 0回复

牧区的人们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9-04-20
第5版()
专栏:

  “羊羔妈妈”
在海北藏族自治州的苏吉滩人民公社里,有一群羊羔和藏族女放牧员杜尕什姐特别亲热。当杜尕什姐到它们跟前的时候,它们就像孩子见了妈妈一样,又蹦又跳地把杜尕什姐围起来;当它们看见杜尕什姐坐下来时,就争先恐后地爬到杜尕什姐的身上。杜尕什姐也不断地用手去抚摸它们,她爱它们如同母亲爱自己的孩子一样。因此,公社里好多人都叫杜尕什姐是“羊羔妈妈”。
去年冬天,苏吉滩人民公社成千的羊羔出世了。其中有一百四十只羊羔由于母羊体质不好或年龄过老,没有奶吃,非常瘦弱。这时,杜尕什姐想到公社里订的1959年跃进计划是羊羔成活率达到97.5%,如果不精心饲养这些羊羔,任务就难以完成。于是,她积极向公社领导建议,成立了羊羔哺乳室。哺乳室的工作就由她自己和另外三个女放牧员担任。她们四人利用在业余中学里所学到的医疗技术知识,细心地护理着一百四十只无母奶吃的羊羔。她们利用黄豆等原料制成人造羊奶,羊羔不会吃,她们就用奶瓶和奶嘴喂。她们还上山打来木料,建了一排羔羊棚,棚里分成若干小卧室。这些小卧室,每天被打扫得干干净净,用石灰消毒,晚上还垫一些干土和干粪,天气好的时候,她们就把小羊羔领出去玩、晒太阳。为了照顾羊羔,杜尕什姐等还把自己的被褥搬到羔羊棚旁边去睡。冬夜,青海草原特别冷,她总是冒着严寒起来看小羊羔。现在,这一百四十只小羊羔,在她们无微不至的照料下,个个生长得很健壮。
 (李瑛)
  阿布勒和母羊群
海北藏族自治州祁连县永跃人民公社藏族社员阿布勒放牧的一群母绵羊,出现了繁殖成活率高达126.32%的高额丰产纪录。阿布勒放牧的这群母羊,共有四百三十七只,去年所产羊羔一共成活了五百五十二只,其中有一百四十只母羊,一年产了两胎,共产羔二百八十只,全部成活。
阿布勒是当地有名的牧羊能手。为了使母羊多胎多产,他分别季节、水草以及母羊体质等不同情况,对这个羊群进行着精心的护理。夏秋草好,正是抓膘季节,他就竭力延长放牧时间。天刚亮就出圈,直到天黑归圈。中午天热,他就注意让母羊休息两三小时。冬春风大天寒,牧草枯黄,他就经常转移牧地,把羊赶在草多、避风的沟沟弯弯处放牧,使羊吃饱、吃好。为了尽量增强母羊体质,防止流产,他还分别不同季节,采取了各种有效措施。因此,他放牧的这群母羊,基本上达到了只只肥壮、常年满膘。
阿布勒非常重视配种工作。他除了挑选体格健壮、毛质好、产毛多的公羊留作种羊,还严格掌握母羊产羔季节。产羔期间除增加放牧员跟群放牧,修了羔羊棚,准备了接羔袋和哺乳器,对产双羔或缺奶羔羊还专门进行人工哺乳。发现羊羔呼吸不正常时,就用羊粪涂抹身体,防寒解潮,提高了成活率。现在,阿布勒放牧的这群母羊,在去冬相继产羔以后,经过注射孕妇尿作催情剂,已经全部用新疆种羊配了种。阿布勒提出,今年要使全群四百多只母羊的繁殖率都达到百分之二百。
五个小兽医
最近召开的青海省畜牧业社会主义建设先进单位代表会议上,河南蒙族自治县参美人民公社的兽医小组也得到了奖励。这个兽医小组的五个成员是:艾多、切尕、雪日金木、卓玛错、卓玛。他们的年龄大都是十六、七岁左右。
去年6月间,参美人民公社的牛败血症流行得很厉害,县上派来一个兽医人员进行预防治疗,并要艾多他们帮助兽医拉牛、取东西。当时,他们想:兽医非常缺少,如果自己能学会给牛治病,以后社里牛生了病,就方便多了。于是,他们除拉拉牛、取取东西外,就跟着学技术。由于他们虚心学习,很快就掌握了一般的医疗技术。公社党委决定由他们五人组成一个兽医小组,并把防治兽疫的任务交给他们。
从此以后,他们更积极了。不管黑夜白天,他们总是往返奔波各队,进行防治工作。药用完了,就连夜骑马到县上去取。自己社里的牛治完了,又跑到邻社去帮助治疗。从去年7月下旬到9月上旬的一个多月中,他们就给一万多头牛注射了败血症和炭疽疫苗。
为了培养提高他们,不久前,公社党委把他们送到县畜牧兽医训练班学习,使他们懂得了更多的兽疫防治知识。现在,他们已被分配到公社的马、牛、羊等专业队去担任兽医员兼放牧员,并担任培养新兽医人员的工作。 (彭雪)
  (附图片)
  方之南插图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